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邻翁走相报,隔窗呼我起。
数日不见山,今朝翠如洗。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通过邻人报信和窗外景色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敏感。
首句“邻翁走相报”,生动地描绘了一位老邻居急匆匆前来告知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气息。接着,“隔窗呼我起”一句,既表现了邻里之间的亲密关系,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期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数日不见山,今朝翠如洗”两句,是全诗的核心,通过对山色变化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翠如洗”不仅形容了山色的清新明亮,也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之情。这种变化不仅是视觉上的,也是情感上的,它唤醒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美的向往和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晨景图,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乡村生活的深情厚谊。
不详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黄昏雨气浓,喜色满南亩。
谁知一夜风,吹放门前柳。
独立偶怀古,临风还自伤。
一声樵唱起,回首暮山苍。
削树题诗句,画沙知酒筹。
他年成故事,萧散更风流。
山近雨难暗,楼高秋易寒。
凭谁暮云表,添我倚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