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太博通判袁州

君非身尤谪南州,南方尚鬼其俗媮。

蛇为邻,虎为陬,丹茅苦竹深幽幽。

邑人祠鬼拜古树,竹杯一仰来烹牛。

牛死齧戄常不幸,谁得禁止专锄钩。

借曰未信君且往,民将语怪君听不。

仰山头,有行舟。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你并非自愿贬谪到这南方州,这里风俗崇尚鬼神且轻浮。
毒蛇做邻居,猛虎作村落,丹草苦竹丛中深深藏。
乡亲们在树前祭鬼,用竹筒盛酒烹煮牛肉。
牛被咬死总是不幸事,谁能阻止这样的恶行?
假若你不信,请前往看看,百姓谈论奇异之事,你是否倾听。
抬头望,山顶上,有船只正行进。

注释

君:你。
尤:特别。
谪:贬谪。
南州:南方地区。
尚:崇尚。
媮:轻浮。
蛇:毒蛇。
虎:老虎。
陬:村落。
丹茅:红色的茅草。
苦竹:苦竹。
幽幽:幽深。
祠鬼:祭祀鬼神。
古树:古老的树。
竹杯:竹筒。
齧戄:咬死。
锄钩:恶行。
借曰:假设说。
未信:不信。
且:请。
语怪:谈论奇异之事。
听不:倾听。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张太博通判袁州》,通过对友人前往偏远南州任职的描绘,展现出当地风俗的独特性和神秘色彩。首句“君非身尤谪南州”表达了对友人被贬至南方的同情,但也暗示了此行的特殊性。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南方的自然环境,如蛇虎出没、丹茅苦竹的幽深,渲染出一种荒蛮和诡异的气氛。

“邑人祠鬼拜古树,竹杯一仰来烹牛”描绘了当地居民对鬼神的祭祀习俗,以及他们以牛为祭品的风俗,显示出民俗的原始和独特。诗人通过“牛死齧戄常不幸,谁得禁止专锄钩”表达了对这种习俗可能导致不幸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友人面临的挑战。

最后两句“借曰未信君且往,民将语怪君听不”劝告友人即使难以置信,也应前往观察并理解当地民情,暗示了友人可能会遇到一些超乎寻常的奇异之事。结尾“仰山头,有行舟”则以景结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想象友人在异乡的旅程。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南州的风俗与环境,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也寓含了对友人勇敢面对新环境的鼓励。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张圣民学士知登州

慕君才行美,风义亦倜傥。

在远恨未逢,既近不屡往。

非以近为轻,恃易遂成曩。

倏为东牟守,别我驻征鞅。

又作千里遥,依然复怀想。

昔闻之罘山,秦碑元有两。

一存东顶中,一在西顶上。

篆实丞相斯,缺剥不可仿。

愿言试历览,闻见欲以广。海晴望石桥,神仙事?恍。

始皇安得长,阴怪役罔象。

桥断水无涯,焉知有方丈。

迩者地出金,发掘怀沃壤。

良民皆逐末,兹事谁用长。

凡为二千石,唯在劝耕纺。

幸君经术高,教化人所仰。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送张正臣赴泰州幕

敲冰冰未泮,塞河流玉段。

轻舸莫言迟,古城沧海畔。

春皋兰蕙茁,晚井鱼虾乱。

时平无羽书,此乐异王粲。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送张讽寺丞赴青州幕

朝廷久清明,贤相出贤牧。

贤牧又选贤,森森备官属。

是以邦政脩,良农播嘉谷。

上无租赋逋,下有囷廪蓄。

往者河朔饥,奔送剧凫鹜。

富公镇青社,有来咸鞠育。

病者调药剂,起者饲饘粥。

老稚四十万,瘦骨生壮肉。

乡县将遣归,田园皆可复。

为之置长犁,为之置黄犊。

既完身上衣,又付橐中粟。

庭下再拜辞,望城皆感哭。

他人守一方,境内犹不足。

至今赵魏间,食饮常酹祝。

富公离山东,寇盗颇任触。

堂堂高平公,德业人所伏。

幕府得才谋,蝼蚁不劳扑。

上体忧勤心,扫灭得神速。

张侯三十馀,莹若无玷玉。

八字分浓眉,纯漆点双目。

昨日奉辟书,气貌宁近俗。

言从必磊落,事果无出缩。

他时为书功,谁惜千毫秃。

形式: 古风

送张君仪太祝签判奉宁军

社雨燕巢空,古陂菱叶老。

燕去春当还,菱枯秋不早。

莫以西风高,于焉乱怀抱。

指途无几里,驶马一秣草。

彼美贤主公,文章为世宝。

笑谈樽俎间,勿负风月好。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