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杂咏(其一)

惭愧先鞭早识途,中郎强仕亦非迂。

使星民社分三事,地北天南各一区。

奉职夙期书竹帛,哦诗好共纪舆图。

乘槎吾占瀛壖美,海上三山异两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台江杂咏(其一)》是清代诗人范咸所作,通过诗句展现了诗人对官职与责任的理解,以及对自身使命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展望。

首联“惭愧先鞭早识途,中郎强仕亦非迂”中,“先鞭”比喻在众人之前有所作为,“早识途”则指早早明白道路,这里暗含诗人对自己早年即能理解官场规则的自谦与自豪。“中郎强仕亦非迂”,引用了蔡邕(字伯喈,又称中郎)的故事,表达即使努力追求仕途也不是迂腐之举,体现了诗人对积极入世态度的认同。

颔联“使星民社分三事,地北天南各一区”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职责与理想。将自己比作“使星”,象征着为国家、民众和社会服务的官员。这里的“三事”可能指的是古代官吏的职责,如治理、教化、军事等,而“地北天南各一区”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施展抱负,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尽职尽责。

颈联“奉职夙期书竹帛,哦诗好共纪舆图”表明了诗人对于履行职责的期待,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历史的记载中留下痕迹。同时,“哦诗”不仅体现了诗人文学创作的爱好,也暗示了他希望通过诗歌来记录和反映社会现实,留下对时代的思考和感悟。

尾联“乘槎吾占瀛壖美,海上三山异两都”以浪漫的想象收束全诗。其中,“乘槎”源自《博物志》,传说有人乘木筏至天河,此处借以表达诗人对探索未知、追求理想的渴望。“瀛壖”指大海边,象征广阔的世界;“海上三山”与“两都”相对,前者可能是诗人对理想之地的向往,后者则代表现实中的两个都城,对比中蕴含着对理想与现实、远方与近处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官职与责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憧憬。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收录诗词(117)

范咸(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台江杂咏(其二)

茫茫沧海一扁舟,隐约星罗西屿头。

山仄远迷乌鬼渡,浪高齐拍赤嵌楼。

笑他草窃成何事,冠绝平生是此游。

莫向穷乡辨稊米,中原如发十三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台江杂咏(其三)

鸡笼岛外近伽陀,色相俱空逸兴蹉。

沙起鱼龙红日暝,山号神鬼黑风过。

腥涎吞鹿传修蟒,铁甲成船认旧螺。

惟有官衙潇洒甚,竹蕉常听雨声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台江杂咏(其四)

百年岛屿又重开,可有依人在溯洄。

花气长留月下草,春风还发午时梅。

客窗诗苦愁遗老,小院兰香爱逸才。

凭吊坠楼争死节,田横墓外起荒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台江杂咏(其五)

占风小草宛如蓂,官廨粗营有绿厅。

园地惯收百日赤,林间无改四时青。

声呼晴雨笼中鸟,语学咮?海上伶。

最怪香灯誇七夕,三家村里祀奎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