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凤凰台

龙虎势称雄,凤凰台望浓。

潮翻江汉转,地扼楚淮冲。

平野频烽火,孤城半稑穜。

丹楹傍萧寺,尘扆识高宗。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龙虎的威势堪称雄壮,凤凰台上景色显得浓厚。
江河翻腾如同潮水,流经楚地直抵淮河的要冲。
广袤原野上烽火连天,孤城中兵戈交错,农事半荒废。
朱红的柱子紧邻寂静的寺庙,尘封的屏风见证了高宗的过往。

注释

龙虎:象征着权力和威严。
凤凰台:古代的名胜之地,此处可能指代皇室或重要场所。
楚淮冲:楚地与淮河交汇之处,地理位置重要。
稑穜:古代农作物,此处形容战乱导致的农业生产荒废。
萧寺:佛教寺庙,常用来形容清静之地。
尘扆:积满灰尘的屏风,暗示历史的沉淀和过去的荣耀。
高宗:历史上某位皇帝的庙号,具体指代需要更多上下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冲突的场景。"龙虎势称雄,凤凰台望浓"一句,用龙虎来形容力量的象征,与凤凰台相呼应,凸显了高处的迷雾或是云气的浓郁,给人一种神秘和庄严的感觉。接下来的"潮翻江汉转,地扼楚淮冲"描述了江河的汹涌波涛,以及土地被挤压在险峻的地势中,这里表达了一种自然力的磅礴。

然而随后的"平野频烽火,孤城半稑穜"却描绘出战乱与荒凉的景象。烽火连天,意味着战争的频繁和紧急,而孤城破败,则是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荒废。这两句与前面自然力的描写形成了鲜明对比,反映了人间的动荡不安。

最后的"丹楹傍萧寺,尘扆识高宗"似乎指向了一种文化的沉淀或是古老建筑的遗迹。丹楹可能是装饰华丽的宫殿或者庙宇,而萧寺则给人一种荒废和静谧的感觉。尘扆识高宗,则是在这安静之中,寻找到对过去文化的回忆和认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战争破坏、繁华与荒凉等对比的手法,展示了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沉浮和人间沧桑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7)

汪宗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咸淳二年(1266),中亚选,入元不仕。至顺元年(1330)卒,年九十二。有《紫岩集》,已佚。事见《新安文献志》卷八七《紫岩先生汪公宗臣行状》。今存诗十三首,《全宋词》录其词4首

  • 号:紫岩
  • 籍贯:婺源(今属江西)
  • 生卒年:1239

相关古诗词

鸿门舞剑歌

黑云压垒骓嘶风,荆轲聂政粗豪同。

舞筵闪动青蛇影,焉知火帝生真龙。

一剑剡剡匹夫勇,一剑翼翼随西东。

壮士长戈气罥虹,扫开霾曀曦光融。

尊前张胆不为屈,生彘脔割吞群凶。

子房笑语指顾顷,奚啻脱车深淖中。

平阳帝谱炎精动,玉蜿蜒夜当其锋。

秦关恍服汤武出,赤帜弥张天下雄。

金刀赫灵汉剑奋,乌江落日楚剑空。

美人没草骓没水,项庄何处鸣秋蛩。

形式: 古风

嘲贾似道

贾秋壑,魏公爵,台州鬼,扬州鹤。

气盈色骄逞才略,欺天罔人无愧怍。

帷幄不能筹,金汤弗能作。

费尽世间铁,铸此一大错。

关子形模贾字同,生儿德祐纪元中。

甚惭婴杵心莽卓,十可斩书真谔谔。

锣声三下东江头,铁鞭一挥南海角。

假贾伪魏至于斯,呜呼似道道奚若。

宋亡感激忠义多,遗臭如君枭獍恶。

形式: 古风

新秋池上晓望

净植香来水北,残蝉声度桥东。

清沚金鳞漾绿,夕阳白鹭翻红。

形式: 六言诗 押[东]韵

水调歌头.冬至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

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

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

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