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洞仙歌》由清代词人黄人所作,其文笔细腻,情感丰富,描绘了一幅山间春景图,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首先,“山头群玉,造十分春事”开篇即以“群玉”形容山峰之高峻,春意之浓郁,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下来,“阑舫前身已忘未?”一句,借问语引出对自然美景的沉醉与忘我,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忘记了时间与自我。
“看月明晦夜,雪满晴天”,描绘了月夜与晴空下雪景的交替变换,展现出大自然的多姿多彩。而“闻戒破、弥勒龛中难睡”,则通过听觉细节,暗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仿佛在佛龛前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醉侬非绿醑,透体温馨,愿作蒹葭玉长倚”,词人以“绿醑”象征美酒,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陶醉与满足,同时渴望与自然界的美好事物长久相伴。此处运用了“蒹葭”这一古典意象,增添了诗作的文化底蕴和浪漫色彩。
“俊赏属幽人,餐秀眠香,便金犊玉骢都避”,进一步描绘了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将自己比作欣赏美景的“幽人”,享受着自然的馈赠,连动物都为之让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叹十度,花开不归来,料旧侣黄昏,一般憔悴”,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朋友的怀念。花开花落,岁月更迭,词人感叹自己未能常伴美好,预想旧日伴侣在黄昏时分也难免会感到孤独与哀愁。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