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兴寺值雨次吴警斋先生韵

松风一道作秋声,阅尽山僧相送迎。

佛法西来随处见,梅花老去为谁清。

亦知身是客中客,试问朝来晴未晴。

一笑大雄山下路,幽人携手每同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松树间的风声如同秋天的乐章,我经历过无数山中的僧侣来来往往的接送。
佛法从西方传来,随处可见,但梅花老去,还有谁来欣赏它的清雅?
我也明白自己身处异乡,试着询问早晨是否放晴。
在大雄山下,我们一起笑谈,那条小路常常是我们相伴而行的地方。

注释

松风:松树间的风声。
阅尽:经历了很多。
山僧:山中的僧侣。
相送迎:来来往往的接送。
佛法西来:佛法从西方传入。
梅花老去:年老的梅花。
为谁清:为谁而保持清雅。
身是客中客:自己身处异乡。
朝来:早晨。
晴未晴:是否放晴。
一笑:一起笑谈。
大雄山下路:大雄山下的道路。
幽人:隐士。
携手:手牵手。
每同行:常常相伴而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的幽静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首句“松风一道作秋声”,以松风为笔,勾勒出秋天特有的气氛,既展示了季节之转换,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清净。

“阅尽山僧相送迎”则透露出诗人与山中僧侣来往频繁的情景,这里的“送迎”不仅是对自然界动物行为的观察,也象征着诗人对于佛法的追求和悟性。接下来的“佛法西来随处见”,表明了佛教文化在当时社会中的普及程度,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佛学的深刻理解和内在的认同。

“梅花老去为谁清”一句,则是对梅花之美的赞叹,梅花常被用来象征坚贞不屈、高洁自持,此处通过“老去”二字,更增添了一份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情感。诗人的提问“亦知身是客中客”,则表达了对自己身份和境遇的明确认知,即便是在僧侣之中,也只是一个过客。

“试问朝来晴未晴”一句,通过询问天气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关注和顺应,同时也象征着内心对于未来命运的探索与期待。末尾两句“一笑大雄山下路,幽人携手每同行”,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情景,诗人在大自然中找到了一条通往心灵自由之路,与山中的僧侣共同前行,传达出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自在。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更重要的是,它透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346)

丘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方广寺

故人昔日此留题,因入招提为觅诗。

石鼓长存僧屡换,窟泉尚在马安之。

风檐落叶仍唐桧,苔壁生尘且宋碑。

蝴蝶不知春已去,过墙犹顾旧花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过李氏山房清坐对雨

千林同霢霂,一室淡虚明。

馀润浮窗眼,轻寒入鸟声。

纷纷度陇白,亹亹逼人清。

相对焚香坐,油然道气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过野塘用杜老韵

蛙浮成出字,雨点作圆纹。

荷叶多于草,炊烟远似云。

水清鱼可数,村近鸭成群。

何日营茅屋,来兹避世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闭户

芝兰岂是为人香,浊世纷纷贵自藏。

闭户不求如意事,读书自得养心方。

卓然有见如参倚,操则常存勿助忘。

但使天根常活泼,小园花卉亦相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