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国公家槐树歌

东平王家足乔木,中有老槐寒更绿。

拔地能穿十丈云,盘空却荫三重屋。

忆昔前王初种时,高门驷马相追随。

五朝恩露簪缨重,四世威声草木知。

世间植物因人瑞,培植深根乃天意。

向月长留宿凤巢,排霜故作蟠虬势。

舞袖飞花绕北堂,屯阴列戟森成行。

碧窗雨过看秋霁,纱帽风低坐晚凉。

古来匠石须廊庙,堂中丝竹应同调。

冯氏空传大树名,王公岂待三槐兆。

木天老朽旧通家,树犹如此我堪嗟。

愿公人好树亦好,长共河山阅岁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成国公家槐树歌》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通过对一棵古老槐树的描绘,展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自然之美。

开篇“东平王家足乔木,中有老槐寒更绿”,以“足乔木”和“老槐”点出槐树生长于历史悠久的贵族之家,而“寒更绿”则描绘了即使在寒冷季节,这棵老槐依然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接着,“拔地能穿十丈云,盘空却荫三重屋”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展示了槐树的高大与茂盛,它仿佛能直插云霄,其枝叶覆盖了三层房屋,展现出其壮观的气势。

“忆昔前王初种时,高门驷马相追随”回忆了这棵槐树的种植历史,以及它见证了贵族家族的兴盛与荣耀。“五朝恩露簪缨重,四世威声草木知”进一步强调了这棵树作为家族象征的重要性,它不仅承载着家族的荣誉,也影响着周围环境,成为人们熟知的标志。

“世间植物因人瑞,培植深根乃天意”表达了对这棵树独特生命力的赞美,认为它的存在是上天的旨意,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家族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向月长留宿凤巢,排霜故作蟠虬势”描绘了槐树在月光下吸引凤凰栖息,以及在霜雪中保持坚韧不拔的姿态,赋予了它超凡脱俗的气质。

接下来的几句“舞袖飞花绕北堂,屯阴列戟森成行。碧窗雨过看秋霁,纱帽风低坐晚凉”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槐树在不同季节、不同情境下的美丽景象,如春日的花朵围绕北堂翩翩起舞,夏日的浓荫下排列的戟形物象,秋雨过后碧窗映照的晴朗天空,以及晚风轻拂纱帽的凉爽时刻,每一幅画面都充满了诗意。

最后,“古来匠石须廊庙,堂中丝竹应同调。冯氏空传大树名,王公岂待三槐兆”表达了对古代能工巧匠的敬仰,以及对家族传承的感慨。同时,诗人也借“冯氏空传大树名,王公岂待三槐兆”之句,暗示了家族虽有名誉,但真正的传承与荣耀在于后人的品德与才能。

“木天老朽旧通家,树犹如此我堪嗟。愿公人好树亦好,长共河山阅岁华”则是诗人对家族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家族成员如同这棵老槐一样,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都能保持高尚的品质,与国家、山河共同见证历史的更迭。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棵古老槐树的形象,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哲学思考,表达了对家族、国家乃至自然界的深情厚谊。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石城雪樵图为李侍郎世宝赋

姑苏城北虞山侧,石城崚嶒雪千尺。

凭高历险去复还,独有前村老樵客。

疏林落叶闻虚响,远径荒苔断行迹。

仄磴危梯几处通,短衣长帽何人识。

东华一去三十载,身上尘绡无寸白。

梦想犹疑伐木声,楼台不碍看山色。

石田沈翁好事者,点染吴缣成粉墨。

老气横随笔底生,神交岂恨天涯隔。

会稽太守多归兴,灞水幽人抱诗癖。

有约重烹学士茶,为君细扫松间石。

形式: 古风

画马二首(其一)

健马奔泉如渴虹,活马浴水如游龙。

竦身作势蹴厚地,仰首喷沬生长风。

倦思滚尘痒磨树,似是马身通马语。

莫将意态问丹青,天机正在忘言处。

形式: 古风

画马二首(其二)

前马奔腾后马逐,沙苑东来曲江曲。

相遭意气两不平,踏尽长堤春草绿。

奚官一骑高如山,金环玉勒声珊珊。

会呼群骏出云雾,同立春风十二闲。

形式: 古风

题赵子昂射鹿图

秋高出猎长城下,碧眼胡儿骑刬马。

弓如月满箭星流,已向千山毛血洒。

马前逸免或可脱,山下老麋身欲赭。

彼贪但为口腹谋,不见巴西放麑者。

吴兴王孙燕蓟客,酒酣兴发时泼墨。

极知纨绮足风流,忘却河山限南北。

噫吁嚱薛郎未挂天山弓,披图仰面来天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