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槐柳野桥边,行尘暗马前。
秋风来汉地,客路入胡天。
雁聚河流浊,羊群碛草膻。
那堪陇头宿,乡梦逐潺湲。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在边塞地区的行旅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远去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壮丽山河的无限赞美。诗中的意境雄浑开阔,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
首句“槐柳野桥边,行尘暗马前”设定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槐柳树下,是一处悠闲的自然之境,但行人匆匆,尘土飞扬,显露出一种急促的离别情景。
接着,“秋风来汉地,客路入胡天”诗人的视角突然开阔,秋风是季节的转换,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境遇的变迁。汉地与胡天,则是文化和地理上的对比,暗示了朋友即将踏上的一段长途旅行。
“雁聚河流浊,羊群碛草膻”中,雁是大自然中的游子,其聚集也许预示着季节的更替。河流浊者,是水质不清,也可能隐喻着朋友将要面对的困难与挑战。而羊群则给人以平和安详之感,但碛(一种边塞地形)上的草膻(羊粪)却又透露出一丝荒凉。
最后,“那堪陇头宿,乡梦逐潺湲”中,“那堪”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远行的担忧和不舍。陇头,即边塞之地,是军事要冲,也是古代游子离别之处。那里的宿营,不仅有着严寒,更蕴含着对故乡的无限思念。而“乡梦逐潺湲”则深化了这种情感,潺湲可能指的是远方的小溪流水,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忧虑和对朋友安危的挂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离别之痛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同时,它也展现了边塞地区的壮阔风光,以及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感。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君来乞诗别,聊与怆前程。
九野未无事,少年何远行。
商云盘翠险,秦甸下烟平。
应见周南化,如今在雍京。
荆楚腊将残,江湖苍莽间。
孤舟载高兴,千里向名山。
雪浪来无定,风帆去是闲。
石桥僧问我,应寄岳茶还。
怀才难自住,此去亦如僧。
何处西风夜,孤吟旅舍灯。
路沿湘树叠,山入楚云层。
若有东来札,归鸿亦可凭。
又挂寒帆向锦川,木兰舟里过残年。
自修姹姹炉中物,拟作飘飘水上仙。
三峡浪喧明月夜,万州山到夕阳天。
来年的有荆南信,回札应缄十色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