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洛神赋图诗

曹公文武俱绝伦,传与陈王赋洛神。

高情寓托八荒外,曾是亲逢绝世人。

五官郎将莫轻怒,椒房自是袁家妇。

闻道生时覆玉衣,便是于今腰束素。

惊鸿翻然不重顾,射鹿深冤更凄楚。

不将降虏赐周公,先识祸机杨德祖。

此意明明可自知,岂有神人来洛浦。

空用平生八斗才,七步那能说微步。

楚离日月常争光,湘夫人后誇高唐。

丹青画写鬼神趣,笔端调出返魂香。

妙画高文尽天艺,神理人心两无异。

此情万古恨茫茫,且为陈王说馀意。

形式: 古风

翻译

曹操文武才情都超群绝伦,将洛神赋传给了陈王曹植。
他的高尚情怀寄托在遥远的边疆之外,他曾有幸遇见世间罕见的人才。
五官郎将莫要轻易发怒,因为椒房本是袁家的女子。
听说他出生时裹着玉衣,至今仍保持着清白之身。
惊鸿般的才华不再回头眷顾,狩猎鹿群的隐痛更加悲凉。
他没有将俘虏赏赐给周公,却先预见了灾祸的苗头,这是杨修的智慧。
这心思明明白白,哪里需要神人来洛水边解说。
空有满腹经纶,七步之内也无法表达这微妙的情感。
如同楚地的月亮和太阳争辉,湘妃之后又赞美了高唐的美景。
他的画作描绘鬼神的趣味,笔下流淌出复活的气息。
他的画技和文章都是天工之作,神韵与人性并无二致。
这情感如万古长恨,暂且为陈王述说剩余的思绪。

注释

曹公:指曹操。
陈王:指曹植。
八荒:极远的地方。
五官郎将:官职名。
椒房:古代后宫贵妇的居所。
玉衣:古代帝王的殓服。
惊鸿:形容人才华出众。
周公:周公旦,辅佐周成王的贤臣。
杨德祖:杨修,曹操谋士。
七步:典故,曹植七步成诗。
楚离:比喻曹植的才情出众。
湘夫人:湘水女神,象征女性美。
高唐:古代美女居住的地方。
丹青:绘画。
返魂香:传说中的香气能使人复活。
天艺:天赐的艺术才能。
神理:神韵与道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铚创作的《题洛神赋图诗》,是一篇描绘古代美女洛神之貌并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诗中融合了对洛神的艺术想象与个人的历史感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首句“曹公文武俱绝伦”即点出了洛神之美,超乎常人,其文采武略均非凡俗可比。接着,“传与陈王赋洛神”则表明了洛神的形象已被诗歌传颂,流传于世。

“高情寓托八荒外,曾是亲逢绝世人。”此句中,“高情”指的是超凡脱俗的情感,而“八荒”则代表极远之地。“曾是亲逢绝世人”表达了洛神与常人不同,她如同一个来自遥远世界的绝世佳人。

紧接着,“五官郎将莫轻怒,椒房自是袁家妇。”这里的“五官郎将”可能指的是古代宫廷中的高级官员,而“椒房”则是皇族之女的居所。“袁家妇”暗示洛神的出身非凡。

以下几句,“闻道生时覆玉衣,便是于今腰束素。惊鸿翻然不重顾,射鹿深冤更凄楚。”通过对洛神形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她超凡脱俗的美丽和悲凉的情感。

随后,“不将降虏赐周公,先识祸机杨德祖。”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历史的忧伤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其中“降虏”、“周公”、“祸机”以及“杨德祖”都指的是古代的历史事件与人物。

接下来的几句,“此意明明可自知,岂有神人来洛浦。”诗人通过这些话语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深化。

最后,“空用平生八斗才,七步那能说微步。楚离日月常争光,湘夫人后誇高唐。”诗中“空用平生八斗才”表明作者虽然有文学天赋,但在面对洛神这样超凡的美丽时,也感到自己的才能渺小无比。“七步那能说微步”则是在强调个人才华有限,无法完全捕捉到洛神之美。最后两句通过“楚离日月常争光,湘夫人后誇高唐”继续描绘洛神的不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中美女形象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再创造。

总体而言,这首诗融合了历史、文学、美学等多重元素,展现了一位宋代文人的广博学识与深邃情感。

收录诗词(208)

王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芳草

会时曾忆梅笼雪,别后常怀月照沙。

到底多情是芳草,长随离恨遍天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句(其一)

云气与山为态度,月华借水作精神。

形式: 押[真]韵

句(其二)

古驿路边烟雨暮,孤庄篱畔水云寒。

形式: 押[寒]韵

句(其三)

杜宇啼时花正开。

形式: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