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滔滔逝者若斯夫,不有耆儒孰共扶。
昭揭五条皆达道,由来一本不殊途。
圣经奥义难穷尽,老笔名言妙写模。
我欲研朱同看易,先生肯往此中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公泗的《峡塾讲中庸第二章》,主要表达了对儒家经典的尊崇和对学术传承的渴望。首句“滔滔逝者若斯夫”以江水比喻时光流逝,强调时间的无情;“不有耆儒孰共扶”则表达了对年长有学识的学者的敬仰,认为他们对于引导后人理解儒家经典至关重要。
接下来,“昭揭五条皆达道”指的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强调其普遍适用性,无论何种途径都能通向真理。“由来一本不殊途”进一步说明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一脉相承的。诗人接着提到“圣经奥义难穷尽”,这里的“圣经”可能指儒家经典,如《易经》等,表达对其中深奥道理的探索无止境。
最后两句“我欲研朱同看易,先生肯往此中无”表达了诗人自己愿意深入研究这些经典,并邀请先生一同探讨,显示出对学术交流的热情和对知识传承的期待。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儒家教育和学术传承的重视,以及个人求知若渴的精神风貌。
不详
天宇空青晚更佳,溪头滑石路攲斜。
山深苦竹方抽笋,日暖甘菘始放花。
莎草墙垣沾燕屎,棘针篱落聚蚕沙。
预知半夏当归去,栀子开时应到家。
新新数点照疏篱,又折今生第一枝。
只为知心无著处,雪中独立最多时。
踏雪归来水路长,亲曾相见白云乡。
风来风去都无那,分付行人一点香。
江南嘉木蔚苍苍,能与山梅次第芳。
叶厚耐擎三寸雪,飞初怯受一番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