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邝露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题为《池阳谒梁昭明太子遗庙(其二)》。诗中通过“十年工选体,二月谒昭明”开篇,表达了诗人对梁昭明太子文学成就的敬仰之情。接着,“邺下骊珠贵,缑山鹤盖轻”两句运用了典故,以骊珠和鹤盖比喻昭明太子的文采和地位,进一步强调了他对文学界的巨大贡献。
“讴歌归琬琰,俎豆肃兰蘅”则描绘了诗人对昭明太子作品的赞美,将之比作珍贵的玉器和兰花,暗示其作品的高雅与不凡。最后,“何代应刘辈,而非羁旅情”表达了诗人对昭明太子及其时代文人的感慨,认为他们并非仅仅局限于羁旅生活,而是拥有着超越时空的文学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梁昭明太子及其文学成就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精神的崇敬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创作追求的思考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