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和尚对修行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界的亲近与理解。首句“老来翻喜病身閒”,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迈,却因疾病而获得身心的宁静,对这种闲适状态感到欢喜。接着,“正好随师远闭关”则表明他渴望跟随高僧深入修行,远离尘嚣,闭关静修。
“留得馀生在尘世,定寻归路入名山”两句,既是对当前生活的感慨,也是对未来修行之路的规划。诗人认为自己余生虽在尘世,但内心早已决定寻找通往名山大川的道路,进行更深层次的修行。
“溪声过耳成流转,云影无心自往还”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溪水潺潺,云影飘逸,这些自然景象在他眼中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慰藉和启示,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最后,“到日若从深处隐,松寮多结两三间”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隐居生活的期待。他设想在深山中找一处松林环绕的小屋,与自然为伴,过着简单而自由的生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修行、自然和生活的独特见解与追求,充满了禅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