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花影与仲诏同赋(其三)

试参象外花,何若人中景。

照壁宁非真,折枝仍作影。

谁云嗅有香,意在浓时冷。

但当影子观,个中犹未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梗]韵

鉴赏

这首诗以瓶花为题,巧妙地将自然之花与人间景致相比较,通过“象外”、“影”、“真”、“冷”等词,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深邃幽远的艺术境界。

首句“试参象外花”,诗人以“象外”二字,暗示了花的存在超越了物质世界,进入了一种精神层面的境界。这里的“花”不仅指瓶中的花,更象征着心灵深处的纯净与美好。

“何若人中景”则提出疑问,将花与人间的景致进行对比,引出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思考。这种对比,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

“照壁宁非真,折枝仍作影。”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真”与“影”的理解。“照壁”与“折枝”分别代表了花的实体与投影,诗人在这里探讨了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以及它们如何相互映照、相互转化。

“谁云嗅有香,意在浓时冷。”这一联则从嗅觉和情感的角度出发,指出香气并非仅存在于物质之中,更在于人心的感受与体验。在情感的高潮时刻,人们往往能感受到更为深刻、更为纯粹的情感体验,这与外界的物质刺激有所不同。

最后,“但当影子观,个中犹未领。”诗人提醒读者,面对事物时,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观察,而应深入其中,去体会那些难以言表的深层意义。这里的“影子”既指瓶花的投影,也暗喻人生的种种现象,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颗敏锐的心,去发现并理解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真理。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瓶花的描绘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它不仅是一幅精美的艺术画卷,更是对生命意义的哲学反思。

收录诗词(364)

范景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同辰叟集仲诏葆光堂得阳字

何期官舍里,见此紫芝房。

种竹无伦次,栽花有秘方。

琴生惟取韵,右聚亦能香。

试解仙人意,悠然思葆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题米家童

生自吴趋来帝里,故宜北调变南腔。

每当转处声偏慢,将到停时调入双。

坐有周郎应错顾,箫吹秦女亦须降。

恐人仿此翻成套,轻板从今唱大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八月十一夜与介孺看月成醉共赋十四盐(其一)

秋虽方过半,月却尚能纤。

况有人相映,偏教景似添。

挹清倾露液,取影下湘帘。

诗里须情韵,何如此际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八月十一夜与介孺看月成醉共赋十四盐(其二)

诗就还看月,移时兴未厌。

更深花意寂,坐久梦思恬。

浪谑皆成雅,新声不忌纤。

生情爱凄冷,对酒可能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