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太湖晓波

三万六千顷,七十二芙蓉。

晓烟浩浩不尽,晓水更濛濛。

帆影芦蒲深处,人影琉璃明处,雁影界长空。

山色互萦绕,一百里东风。迷离树,是岭橘,是江枫。

晴云摇旭其上,黄色乱青葱。

坐我舵楼横笛,不见芜塘走马,哀响激蛟龙。

破浪羡伊稳,四扇侧罛篷。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此诗描绘了太湖清晨波光粼粼的壮丽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湖面的广阔与宁静之美。开篇“三万六千顷,七十二芙蓉”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太湖的浩瀚与美丽,将湖面比作七十二朵盛开的荷花,形象生动。接着,“晓烟浩浩不尽,晓水更濛濛”描绘了晨雾缭绕、水波不兴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帆影芦蒲深处,人影琉璃明处,雁影界长空”则通过具体的景物——帆船、芦苇、雁群,以及它们在不同位置的投影,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画面,既有自然的壮阔,也不乏生活的气息。

“山色互萦绕,一百里东风”则将视线从水面转向远处的山峦,通过“东风”这一意象,不仅描绘了季节的气息,也暗示了风的流动与变化,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后半部分“迷离树,是岭橘,是江枫。晴云摇旭其上,黄色乱青葱”继续扩展视野,将视线引向树木与天空,通过“晴云”、“黄色”与“青葱”的对比,展现了色彩的丰富与层次的分明。

最后,“坐我舵楼横笛,不见芜塘走马,哀响激蛟龙。破浪羡伊稳,四扇侧罛篷”则通过诗人自身的行为——在舵楼上吹笛,表达了对自由与平静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不见芜塘走马,哀响激蛟龙”这一细节,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也暗示了对世间纷扰的淡然态度。

整首词以太湖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诗人的内心世界,是一幅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优美画卷。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秋深柳.兰渚

疏火照船衾。杜宇千山啼梦醒。

百里夜潮双桨,月到越王城。秋色动乡情。

盼不了长亭短亭。木落烟寒,雁飞天远,人语楼深。

形式:

壶中天.乌篷船

曹娥东去,荡弯环百里,越江如镜。

风好宜帆风定纤,触荻乍闻笭箵。

蠡口停沽,溪头看浣,逼袖春波冷。

苎萝天末,晚山送到眉影。

还爱娇小鱼娃,柁楼罢饭,照水斜兜鬓。

采采菱花新水调,我已年来惯听。

桨碧拖烟,舷红扣月,客梦浮能稳。

西陵树色,雁边渐渐移近。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点绛唇.咏草用和靖叶

独凭高楼,相思远道愁难主。愁添何处。

一夜江南雨。漠漠萋萋,生惹春光暮。黏天去。

斜阳无数。尽是行人路。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卜算子.咏雁用东坡叶

南北复东西,踪迹知何定。

夜夜风咽断续啼,月照低徊影。

愁宿更愁飞,此意怜孤省。

江上潮生荻雪寒,天上霜华冷。

形式: 词牌: 卜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