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上访檗斋

风送故人至,花添新雨凉。

山青客吏傲,牍简为蚕忙。

曲部邻乌氏,宗传本郑乡。

如何未黔突,借寇又皇皇。

期月姚江令,辛勤为疲民。

此来暂安隐,依旧是清贫。

束带原非志,承欢且屈身。

白华真皓皓,为爱满陔春。

夙有抄书约,愆期窃自惭。

欲留嗟赵弱,无厌笑虞贪。

一诺定难负,倾筐故所甘。

秪愁挟质意,胁我又何堪。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访友途中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联“风送故人至,花添新雨凉”,以自然景象开篇,风送来了久违的朋友,而新雨过后,花儿更加鲜艳,增添了几分凉意,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颔联“山青客吏傲,牍简为蚕忙”,山色青翠,仿佛在嘲笑过客的渺小;文书简短,却让养蚕的人忙碌不已。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和生活以情感,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百态的感慨。

颈联“曲部邻乌氏,宗传本郑乡”,描述了访友之地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暗示着友人所在之处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家族传承。

尾联“如何未黔突,借寇又皇皇”,表达了对友人生活状况的关切和忧虑,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朋友命运的同情。

接下来的几联“期月姚江令,辛勤为疲民”、“束带原非志,承欢且屈身”、“白华真皓皓,为爱满陔春”、“夙有抄书约,愆期窃自惭”、“欲留嗟赵弱,无厌笑虞贪”、“一诺定难负,倾筐故所甘”、“秪愁挟质意,胁我又何堪”,则进一步展开了诗人对友情、责任、理想、现实等多重主题的思考与探讨。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比喻和自省,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798)

全祖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学者称谢山先生。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字:绍衣
  • 号:谢山
  •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 生卒年:1705-1755

相关古诗词

檗斋出示愚山先生秋林读易卷子敬题

敬亭山色九秋寒,中有仙人独弄丸。

一代风流零落尽,剩馀无恙旧林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追哭林晴江太常

感君意气最真醇,不独交情泣鬼神。

直道抗言当世弊,孤根耻傍要人津。

谈禅王缙应挥座,顾曲周瑜肯共茵。

一出修门成死别,荒荒长恨竟谁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舟中与施生话海昌前辈事因及姚炳庵职方本末并询其遗文施生对以里中从无知者因叹桑海豪桀沦埋无限当亟为求之即赋古诗

东江建行营,炳庵勷旌纛。

暨其乘槎游,炳庵捍圉牧。

沉䁀不可扶,断丝不可续。

凄凉黄檗山,炳庵弃初服。

故人唐鲁公,六棺浅土暴。

重趼谋一抔,事在琅江录。

试读卜葬诗,可以当野哭。

归来访故妇,已逐野鸳宿。

遂老死空门,碧血瘗深谷。

斯人竟泯泯,后死能无嘁。

世鲜吴立夫,谁发遗民躅。

今君多读书,旧闻且满簏。

试为访遗文,如听渐离筑。

炳庵重泉下,定亦一张目。

形式: 古风

汤千户歌

生为上柱国,死为阎罗王。

成为佐命勋,败为故国殇。

其名字可泯,其英爽不亡。

吁嗟乎此间乡衮晚郎当,杭霭山前游魂伤,入关不敢见毅皇。

千户神虽小,蔚为里社光。罗刹江头犹堂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