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感怀(其三)

怪来何事寄天涯,逝水流光感岁华。

举世不逢孙伯乐,一生惟哭贾长沙。

剧怜烟月人人客,只合壶觞处处家。

回首先畴丘陇废,到今无地问桑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问陶的《春日感怀(其三)》,通过诗人对时光流逝、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展现了深沉的人生哲思。

首联“怪来何事寄天涯,逝水流光感岁华”,诗人以自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他似乎在追问自己为何要漂泊于远方,感叹岁月如同流水般匆匆过去,让人不禁感伤年华易逝。

颔联“举世不逢孙伯乐,一生惟哭贾长沙”中,“孙伯乐”和“贾长沙”分别指汉代的伯乐孙阳和西汉文学家贾谊。诗人在这里借用了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在世间难以遇到真正赏识自己的人,一生只能像贾谊一样,因政治失意而悲叹。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哀愁。

颈联“剧怜烟月人人客,只合壶觞处处家”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怜惜那些如烟月般短暂美好的事物,只能在旅途中成为过客;同时,他希望生活能像饮酒时那样轻松自在,每处都能成为自己的家。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束缚的不满。

尾联“回首先畴丘陇废,到今无地问桑麻”则是对过往生活的回顾与反思。诗人回想曾经熟悉的土地如今已荒废,再也找不到可以询问农事的地方。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变迁的感慨,也是对人生轨迹改变的无奈。最后一句“到今无地问桑麻”更是强调了这种变化的不可逆性,以及对失去往昔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间、命运、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收录诗词(288)

张问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 字:仲冶
  • 生卒年:1764—1814

相关古诗词

春日感怀(其四)

黄云白水动苍茫,雪满春林夜有光。

气转乾坤犹冷淡,时来花鸟各飞扬。

百年扶醉逢人日,万里登楼忆故乡。

熟读离骚还痛饮,风尘偏笑不狂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重有感(其一)

伏枥长鸣万马惊,唾壶击缺气难平。

自甘纵酒逃风雅,不欲因人著姓名。

醉后春泥三径滑,梦回雪屋一灯明。

拊床忽忆刘琨语,莫道荒鸡是恶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重有感(其二)

蓬根吹断更何之,云散风流感故知。

梅好不妨同月瘦,泉清莫恨出山迟。

一寒如我辞林鹤,百事输人打劫棋。

欲觅南邻诸酒伴,雨疏烟澹各天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月夜怀秀水马五

鸳湖今夜月,照我草堂东。

却忆鸳湖客,相思应复同。

春风寄愁去,烟水青濛濛。

遂有相寻梦,胥山海日红。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