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琏所作的《寄学圃黄先生兼柬览德陈先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学问的追求与向往。
首句“别来岁序几回更”,诗人以时间的流逝作为起始,暗示了与友人分别后岁月的变迁,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感慨。接着,“南望乡关眼倍青”一句,通过视觉形象的描绘,将思念之情具象化,使读者仿佛能看到诗人凝视远方,心中满是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洛社衣冠逾昔日,襄阳耆旧半晨星。”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景象的怀念和对当前现状的感慨。洛社和襄阳曾是文化繁荣之地,而如今却只剩下零星的遗迹,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
“蓝溪派远连洙泗,览德名高学考亭。”这里诗人将自己所在的学派与古代的儒家学派相联系,表达了对传统学术的尊崇和对知识传承的重视。蓝溪派与洙泗、考亭等古代学派相连接,象征着知识的延续和发展。
最后,“何日承恩归故里,重趋讲席听谈经。”诗人表达了渴望回到故乡,再次在讲堂上聆听教诲的心愿。这不仅是对知识的渴望,更是对亲情和故土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深切怀念,也有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