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其四)

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

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

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

记南楼醉里,西城宴阙,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几,早人惊、潘郎双鬓。

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

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

凭栏干,但有盈盈泪眼,把罗襟揾。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翻译

厌倦了京都洛阳的风尘劳顿,夜里酒醒后无人关心。
街道上积雪已薄,皇宫内外月色清淡,元宵节的灯火即将点亮。
梅花香气飘散在枝头,冰冻的池塘水面开始解冻,带来了春天的信息。
想起那日在南楼醉酒时,以及西城的宴席,全然不顾及春天使人困倦。
算算时间流逝不多,却早早地让人惊叹,潘郎般的我已双鬓斑白。
当时的体态和现在的心情相比,想必憔悴了许多。
即使骑马经过墙头,即使能匆匆一瞥,也难以辨认出彼此。
倚着栏杆,只有满含泪水的眼睛,用手帕擦拭着衣襟。

注释

倦游:厌倦了远游。
病酒:因饮酒过量而生病。
九衢:繁华的街道。
元宵灯:元宵节的灯笼。
春信:春天的信息。
南楼:南方的楼阁。
流年:光阴流逝。
潘郎:形容男子容貌俊美。
瞥见:匆匆一瞥。
盈盈泪眼:含泪的眼睛。
揾:擦拭。

鉴赏

这首《水龙吟·其四》是宋代词人晁端礼的作品,通过对京洛风尘中的个人经历和情感变化的描绘,展现出词人的倦怠与孤独。开篇描述了词人在京城漂泊,因病酒而无人关心的境况,透露出一种落寞的情绪。

接着,词人通过“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的景象,暗示了时令更迭,元宵佳节的到来,然而这些热闹的场景并未给他带来丝毫的安慰,反而加重了他的孤寂感。词中“香散梅梢”、“冻消池面”、“春信”等词,描绘了一派春天的气息,但词人的心境却并未因此而开朗,反而勾起了他对往昔欢愉时光的回忆。

“南楼醉里”、“西城宴阙”两句,追忆了昔日的繁华与欢乐,然而现在却只能感叹“人春困”,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无奈和对现状的厌倦。接下来,“潘郎双鬓”引用典故,暗示自己已年华老去,身体和精神都遭受了损耗。

词的后半部分,词人感叹即使在马背上或墙头偶遇旧识,也难以辨认,因为“瘦损”已非昔日模样。最后,他倚栏凝望,只有满目泪光,以“揾”字表达内心的苦涩和无尽的哀愁。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从繁华到落寞的心路历程,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感慨,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

收录诗词(137)

晁端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一作元礼。因其父葬于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遂为任城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举荐,应诏来到京城。适逢宫禁中莲荷初生,他进《并蒂芙蓉》词,大得徽宗称赏。于是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黄称他"与万俟雅言(咏)齐名,按月律进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未及供职即病逝

  • 字:次膺
  • 籍贯:开德府清丰县(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46~1113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其二)

岭梅香雪飘零尽,繁杏枝头犹未。

小桃一种,妖娆偏占,春工用意。

微喷丹砂,半含朝露,粉墙低倚。

似谁家丱女,娇痴怨别,空凝睇、东风里。

好是佳人半醉。近横波、一枝争媚。

元都观里,武陵溪上,空随流水。

惆怅如红雨,风不定、五更天气。

念当年门里,如今陌上,洒离人泪。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其三)

小桃零落春将半。双燕却来池馆。

名园相倚,初开繁杏,一枝遥见。

竹外斜穿,柳间深映,粉愁香怨。

任红敧宋玉,墙头千里,曾牵惹、人肠断。

常记山城斜路,喷清香、日迟风暖。

春阴挫后,马前惆怅,满枝红浅。

深院帘垂雨,愁人处、碎红千片。

料明年更发,多应更好,约邻翁看。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调歌头

忆昔红颜日,金玉等泥沙。

青楼紫陌,惟解惜月与贪花。

谁信如今憔悴,尘暗金徽玉轸,藓污匣中蛇。

一事都无就,双鬓只堪嗟。恨无情,乌与兔,送年华。

不如归去,无限云水好生涯。

未用轻蓑短棹,犹有青鞋黄帽,行处即吾家。

回首人间世,幽意在青霞。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失调名

花前月下堪垂泪,水边楼上总关心。

形式: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