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九)耧种

富家种论石,贫家种论斗。

富贫同一时,倾泻应心手。

行看万垄空,坐使千箱有。

利物博如此,何惭在牛后。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翻译

富裕人家种植的是石头,贫穷人家种植的是稻谷。
无论贫富,都在同一季节劳作,收获时都满怀期待。
不久将看到田地一片荒芜,但坐着就能让仓库满载。
这样的收获能惠及众人,即使比不上耕牛,也无需感到羞愧。

注释

富家:富裕人家。
种论石:种植石头(比喻财富而非实际作物)。
贫家:贫穷人家。
种论斗:种植稻谷(实际作物)。
倾泻:收获。
心手:内心和双手。
万垄空:田地荒芜。
千箱有:仓库满载。
利物:有益于他人。
博:广泛。
牛后:耕牛之后(表示不如牛勤劳,但收获仍然可观)。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农事和社会经济状况的深刻观察。诗中通过对比富人家的“种论石”与贫人家的“种论斗”,生动地描绘出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石"和"斗"在这里都是量器,富家使用大石来计量谷物,显示了他们的富有,而贫家只能用小斗来计算,反映了他们的贫困。

"富贫同一时,倾泻应心手"这两句表达了一个事实,即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在种植和收获谷物的时候都要根据天气和季节来安排工作,这是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律。而"行看万垄空,坐使千箱有"则描绘了一幅农忙图景:在田野间劳作的人望着一片荒凉,而坐在家中的主人却拥有满箱的粮食。

最后两句"利物博如此,何惭在牛后"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感慨。"利物"指的是追求物质利益,"博"则是广泛或普遍的意思。在这里,诗人通过"何惭在牛后"(即不羡慕那些跟在耕田牛后的人)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却收获甚微的同情,以及对那些只知道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农事重要性的批评。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抒写了当时社会经济问题和作者对于农业与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二)樵斧

百金聚一冶,所赋以所遭。

此岂异莫耶,奈何独当樵。

朝出在人手,暮归在人腰。

用舍各有时,此日两无邀。

形式: 古风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一)钱镈

于易见耒耜,于诗闻钱镈。

百工圣人为,此最功不薄。

欲收禾黍善,先去蒿莱恶。

愿同攲器悟,更使臣工作。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二)耰锄

锻金以为曲,揉木以为直。

直曲相后先,心手始两得。

秦人望屋食,以此当金革。

君勿易耰锄,耰锄胜锋镝。

形式: 古风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三)袯襫

采采霜露下,披披烟雨中。

蒲茅以为友,短褐相与同。

勿妒市门人,绮纨被奴僮。

当惭边城戍,擐甲徂春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