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访野人

忽忽倦幽独,试寻居士室。

循篱野蔓悬,闭户邻鸡出。

小水已清泠,前山政岑郁。

禾黍满平川,高低动残日。

形式: 古风

翻译

忽然感到孤独疲倦,尝试寻找隐士的居所。
沿着篱笆,野生的藤蔓垂挂,邻居的鸡儿出窝了。
小溪流水清澈,前方的山峦显得更加峻峭葱郁。
平原上满是稻谷和黍子,高低起伏间映照着夕阳余晖。

注释

忽忽:形容心情不定或疲倦。
倦:疲倦。
幽独:孤独。
居士室:隐士的住所。
循:顺着。
篱:篱笆。
野蔓:野生的藤蔓。
闭户:关闭门户。
清泠:清澈冷冽。
政:正。
岑郁:峻峭茂盛。
禾黍:泛指农作物,如稻谷和黍子。
平川:平原。
残日:夕阳。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秋季探访田园生活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和平静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首句“忽忽倦幽独”,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孤独之情。"试寻居士室"则透露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一种追求。

接着,“循篱野蔓悬,闭户邻鸡出”写出了田园景象和生命力,篱笆旁长满了野蔓,而家宅之中有鸡的啼鸣声,是乡村生活的常见画面。

"小水已清泠"描绘了一幅秋天的静谧图景,小溪流淌,水质清澈。"前山政岑郁"则表明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认同,似乎在赞美这片岑嵲中的高洁与庄严。

最后,“禾黍满平川,高低动残日”展现出丰收后的田野景象,谷物长得饱满,覆盖了广阔的平原。"高低动残日"则是对夕阳余晖下,光影流转之间,时间流逝的一种描绘。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与田园生活的情怀。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秋怀

前山跻暮气,虚檐纳轻阴。

沉疴稍轻体,徐步望遥岑。

泬寥天宇净,斐亹秋云深。

原野旷萧条,岗阜何崎嵚。

微霜被群物,悴叶声萧森。

游鳞奔巨壑,翔鸟候穹林。

结念非一端,滞思纷相寻。

伊昔抱微尚,夙怀尘外心。

风波一震荡,飘流安可任。

廉颇思赵士,钟仪怀楚音。

往愤既切古,来忧方在今。

安排谅躗言,委顺亦虚襟。

由来穷达士,万古同堙沉。

聊申悽断意,持和双南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秋暑

涉旬秋暑不可触,发疏被汗如膏沐。

忽然三日风撼山,冬裘未具肤生粟。

去年登高作重九,黄菊未开新酒熟。

今年无酒不登高,独行漫绕庭边菊。

中原季月欲折胶,江界陨霜无脱木。

拥鼻从今四序移,遮眼残书岂真读。

形式: 古风

种竹

屏居倦幽独,出门无所适。

种竹满前庭,坐玩凌寒色。

森森密阴净,竦竦条干直。

晴日借景光,霜风时荡析。

自我来此居,三见岁华易。

小孙渐成童,长杨忆初植。

杂花亦纷然,似欲娱阒寂。

世虑久已忘,况乃头半白。

旧乡丧乱后,城郭满荆棘。

藉使能北归,亦不异作客。

独怀首丘念,未易忘日夕。

读书计诚谬,习静理何益。

万事鸟过空,何处留遗迹。

世故漫酬酢,迢遥混今昔。

形式: 古风

种植诗

魏塘草树环佛宫,两春不识花白红。

但有柳絮迷晴空,今年始种木芙蓉。

间以寒菊助丰容,新栽黄葵已蒙茸。

坐待泬寥秋色浓,鞠衣仙人来御风。

似闻芍药富红紫,愿分馀波作春事,要令睡眼迷缃绮。

勿言滞客无几求,将致来禽及青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