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夏畦云稼忧芳蕤,炎官火伞烘晴曦。
何人半夜起龙蛰,慰我卒岁丰年期。
吾生正作一饱计,天意似悯三农时。
椎牛酾酒乐村社,帝力于尔其谁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廖行之的《和喜雨诗》,表达了对夏季农田丰收的期待和喜悦之情。首句“夏畦云稼忧芳蕤”描绘了夏日田间作物茂盛的景象,但又带有一丝忧虑,担心作物生长过度而不结实。接着,“炎官火伞烘晴曦”以炎热的夏天和如火伞般的太阳烘烤大地,形象生动。
诗人疑惑“何人半夜起龙蛰”,意思是询问是谁在深夜唤醒了沉睡的龙(古人认为龙能兴云降雨),暗示了一场及时的喜雨即将来临。诗人期盼这场雨能带来丰年,缓解农民的辛劳。“吾生正作一饱计”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朴素愿望,只求温饱,而“天意似悯三农时”则流露出对上天怜悯农事的感激之情。
最后两句“椎牛酾酒乐村社,帝力于尔其谁知”描绘了农民们欢庆丰收的场景,宰牛斟酒,庆祝于村社之中,然而这份喜悦中隐藏着对天恩的谦逊,他们并不完全明白这是皇帝的功劳,而是归功于自然的恩赐。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展现了农民对丰收的渴望,也表达了对自然和天意的敬畏。
不详
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前年春种方萌檗,我喜君来屐几折。
今年湖田农正忙,君从伯氏听渔榔。
平生四海饶足力,到处哦诗不虚日。
高怀一笑无心云,暮秣燕冀朝吴餐。
从渠小知但莽苍,羁絷维络游龙颡。
男儿遇合自有秋,此志宁为温饱休。
风露气凄清,秋堂灯火夕。
开编对圣贤,穷理贯今昔。
岂无侯门裾,俛仰无颜色。
岂无终南路,矫诈亏名实。
萃耕渭钓人,乐道贵自得。
青紫与金珠,从渠傥来物。
请君吟诗送我归,我归虽作半月期。
马头黄埃且百里,村店白酒占双旗。
只今柳丝东城路,万缕方作青青垂。
归来应未及飞絮,自取春色开修眉。
人家二月燕始归,春阴还近清明期。
我行东指来江上,杰木夹径如旌旗。
驱驰不惮百里远,解后时醉青帘垂。
悬知故人隐山市,相见甫迩黄生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