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其七)

奏邸狱冤谁与辨,高桥客死世通悲。

形式: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之手,名为《句(其七)》。在诗中,欧阳修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间悲剧的深切关怀。

首句“奏邸狱冤谁与辨”,描绘了官府监狱中冤屈难申的情景,暗示了当时司法制度的不完善和官员的腐败,使得无辜者难以得到公正的审判。这里的“邸狱”指的是官府监狱,“冤”则指被冤枉的罪名,“谁与辨”表达了对寻求正义无门的无奈与哀叹。

次句“高桥客死世通悲”,则将视角转向了更为具体的悲剧事件——一个人在高桥上客死他乡,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同情和悲痛。通过“客死”一词,诗人强调了死者并非当地居民,而是外来之人,这可能意味着死者生前遭遇了某种不幸或不公对待,而这种不幸最终导致了他的生命终结。

整首诗通过这两句简短却寓意深刻的句子,反映了欧阳修对于社会不公和人性悲剧的关注与思考。他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也表达了对受害者及其家属的深切同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社会正义和人性光辉的追求。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句(其八)

尚记梨花村,依依闻暗香。

形式: 押[阳]韵

句(其九)

湖上野芙容,含思秋脉脉。

娟娟如静女,不肯傍阡陌。

诗人杳未来,幽艳冷难宅。

形式: 押[陌]韵

句(其十一)

奕奕天河光不断,有人正在长生殿。

形式: 押[霰]韵

句(其十二)

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一点头。

形式: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