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闻云溪不在

灯火幽窗拟对谈,十年不到二龙潭。

白云吹作山前雨,应报高僧不在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鉴赏

这首诗《雨中闻云溪不在》由元代诗人刘因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宗哲理的深刻感悟。

首句“灯火幽窗拟对谈”,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诗意的画面:在昏黄的灯光下,诗人坐在窗边,似乎正准备与某人交谈。这里的“拟”字,暗示了对话并未真正展开,营造出一种期待与遗憾交织的氛围。

次句“十年不到二龙潭”,以时间的跨度和空间的距离,强调了诗人对某个地方的长久思念。二龙潭,作为地点的象征,不仅代表了自然美景,更蕴含着某种精神寄托或心灵归宿的意义。

第三句“白云吹作山前雨”,通过自然景象的变换,表达了诗人对变幻莫测、难以捉摸的世事的感慨。白云化为雨水,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无常的隐喻。

最后一句“应报高僧不在庵”,则将话题引向了禅宗的智慧。高僧不在庵,可能意味着真正的智慧和超脱并非外在形式所能捕捉,而是需要内心的领悟和修行。这句诗借景抒情,寓言深邃,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雨中景象和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新居

雪拥闲门尽未除,小斋人道似禅居。

年来日历无多事,只有求方与借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杂著集陶句二首(其一)

人生岂不劳,终古谓之然。

孰是都不营,早起暮归眠。

过足非所钦,躬耕非所叹!

但使愿无违,甘以辞华轩。

正尔不可得,在己何怨天。

自古有黔娄,被服常不完。

荣叟老带索,饥寒况当年。

何以称我情,赖古多此贤。

形式: 古风

杂著集陶句二首(其二)

善恶苟不应,鬼神昧茫然。

是非苟相形,行止千万端。

世路廓悠悠,聊且凭化迁。

居常待其尽,任真无所先。

诗书塞座外,弱子戏我前。

亲戚共一处,馀粮宿中田。

促席延故老,斗酒散襟颜。

聊以永今朝,百世谁当传?

形式: 古风

集杜句赠王运同彦材

霄汉瞻佳士,公侯出异人。

家声同令闻,文雅见天伦。

玄朔巡天步,危楼望北辰。

燕王买骏骨,黄阁画麒麟。

妙誉期元宰,苍生倚大臣。

蛟龙得云雨,雕鹗离风尘。

治国明公在,雄图历数屯。

世儒多汩没,贤俊赞经纶。

开辟乾坤正,调和鼎鼐新。

弼谐方一展,风俗尽还淳。

经济宜公等,泥涂任此身。

尊荣瞻地绝,感激异天真。

交态遭轻薄,浮生有屈伸。

嗟予意轗轲,抚迹独酸辛!

留滞才难尽,苍茫兴有神。

形容真潦倒,世业岂沈沦。

倚著如秦赘,逢迎念席珍。

壮心久零落,败绩自逡巡。

载感贾生恸,难甘原宪贫。

邵平元入汉,王粲不归秦。

回首躯流俗,生涯脱要津。

稻粱求未足,台衮更谁亲?

碧海真难涉,苍鹰愁易驯。

君能微感激,何处不依仁。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