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四首(其三)

试取百金剑,补履不如锥。

洪纤各适用,彼此胡相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宋登春所作的《感兴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中以“试取百金剑,补履不如锥”开篇,以剑与履的对比,表达了对价值判断的深刻思考。剑虽贵重,却无法用来修补破旧的鞋履;而看似微不足道的锥子,却能发挥实际效用。通过这一对比,诗人揭示了世间事物价值的相对性,以及人们在评价事物时容易陷入的偏见和误解。

接下来的两句“洪纤各适用,彼此胡相疑”,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洪(粗大)与纤(细小)各有其适用之处,并不存在绝对的高下之分,人们不应因表面的差异而产生疑惑或偏见。这不仅是对物的价值判断的反思,也暗含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醒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应更加全面客观,避免因片面印象而产生误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切入点,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和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349)

宋登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兴四首(其四)

方诸能召水,磁石不引金。

因知天下事,所贵在同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程仁卿从军自蜀还荆州诗以贻之

长揖辞开府,悲歌下剑门。

心长发自短,金尽舌犹存。

负笈新诗草,披衣旧酒痕。

锦城贵公子,谁是赵平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襄阳送刘近化山人北游

意气重刘生,悲歌万里行。

宝刀横白刃,骝马络朱缨。

江汉分南楚,云沙靖北平。

经过易水上,为我吊荆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三月八日贱辰印别驾李方伯觞予命梨园弟子为寿诗以谢

昔别信陵门,常思国士恩。

激商知楚客,流羽辩梨园。

竹里敕中馔,花间促上尊。

千金酬一饭,吾亦愧王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