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纱.题张大千自画象,作钟馗装束

畴向三千觅大千。掀髯一笑故依然。

不知皮骨为谁妍。

衣锦倘争山薜制,簪花应继海棠颠。

尘中游戏自年年。

形式:

鉴赏

这首《浣溪纱》以细腻笔触描绘了对张大千自画像的欣赏与赞叹。开篇“畴向三千觅大千”,以“三千”与“大千”形成对比,既展现了对张大千艺术成就的仰慕,也暗示了其作品的丰富与深邃。接着“掀髯一笑故依然”,通过生动的表情描写,展现了张大千自信而从容的一面,仿佛在笑对人生,保持自我。

“不知皮骨为谁妍”一句,巧妙地将张大千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相联系,表达了对其艺术作品背后深厚内涵的探寻与敬佩。接下来,“衣锦倘争山薜制,簪花应继海棠颠”两句,运用典故,既赞美了张大千作品的华美与独特,又暗示了其作品风格的多样与创新,如同山中的薜荔与海棠花一样,各具特色,令人赏心悦目。

最后,“尘中游戏自年年”则以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赞扬了张大千在艺术创作上的持续追求与乐趣,即使在尘世中,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游戏与快乐。整首词不仅表达了对张大千艺术才华的钦佩,也流露出对艺术创作自由与乐趣的向往,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

收录诗词(174)

叶恭绰(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鹧鸪天.寿劳敬修八十

风雨婆娑八十人。海滨元自不垂纶。

扫除入世胸中棘,长养凌寒劫后筠。

看羽换,推花新。壶天依约有通津。

坊开履道窝安乐,懒向桃源问几秦。

形式:

扫花游.民国十五六年,余卜居圣湖之滨。每来往孤山,见道侧孙花翁墓埋没蓬颗间,心焉伤之,拟为修葺,未果也。旋闻湖滨筑路,墓将被毁,方商之周湘舲,谋迁葬,得易大岸自杭急札,云墓已毁。湘舲立遣人往杭道地,则仅得束棺之铁及石碣、石案诸物,棺椁则云已化尽。湘舲乃与刘翰怡筑冢于道左高阜,表曰宋词人孙花翁墓,树石案于前,实则遗骼已莫知所在矣。方事之殷,大岸为图纪之,且题词甚悲,久存余所。越十余载,余避兵香港,大岸病逝于沪,所遇之阨甚于花翁,及卅一年冬,余归,乃借诸友为营葬于沪之联义山庄。其遗命欲葬西湖,终莫之遂,可哀也已。余检书笥,得大岸图卷于丛残中,念文人无命,今古一丘。乃依大岸原调,并次其韵,和词一章,题之卷尾。霜花已谢,雁影空留,留此墨痕,徒多一重公案。噫,月泉汐社,不必尚在人间;玉田碧山,亦复谁为吟侣。后不如今今非昔,固不止怀贤伤逝之痛而已。后有作者,请视斯文

词心百结,付一往沈冥,罢歌苌楚。怨痕梦缕。

尽秋坟夜唱,鹤衣愁舞。坏土飘零,莫话西陵风雨。

逐流去。问尘世那寻,堪葬花处。穿冢空自许。

甚没分同归,段桥西路。菊泉荐俎。

好萧条异代,共盟幽素。满目江山,谁省骚人意苦。

漫回伫。折冰弦、恨深重鼓。

形式:

浣溪纱.旧梦

旧梦依稀幻水云。枯香愁对白头人。

万山深处倘逢君。

九畹最宜骚客佩,双烟都为女儿熏。

卅年陈事与谁论。

形式:

浣溪纱.重阳橐园召客徵诗,余无以应,因谢不往。却成二调

镇日秋风祗自忙。吟蛩哀雁费平章。

新来萸菊也都荒。

久分残年无笑口,更堪佳景触愁肠。

人生销得几重阳。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