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世为巢拙,长年与鹊争。
欲知云脚雨,先向屋头鸣。
颈上玉花碎,臆前檀粉轻。
何时将刻杖,扶助老夫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鸠》,以鸠鸟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观察的细致入微和对人生的感悟。首句“一世为巢拙”,形象地描绘了鸠鸟一生致力于筑巢的朴实无华,其笨拙却执着的精神令人赞赏。次句“长年与鹊争”,通过与喜鹊竞争的画面,寓言了世间生存的不易和竞争的常态。
“欲知云脚雨,先向屋头鸣”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写鸠鸟通过观察天边的云彩变化,预知天气,暗示了生活的智慧和对环境的敏感。接下来,“颈上玉花碎,臆前檀粉轻”,描述了鸠鸟羽毛的特征,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它的形象,同时也暗含岁月流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何时将刻杖,扶助老夫行”,诗人借鸠鸟的形象自比,表达了对老年时光的期待和对自己坚韧精神的寄托。整首诗寓言深刻,语言质朴,富有哲理,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特色。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江燕衔泥日,深堂拂玉琴。
不教关閤户,乃见主人心。
掠水飞殊捷,迎风去已禁。
短书犹可记,聊影托微吟。
王家再见仲宣诗,鱼目盈车换斗玑。
自愧不从灵蚌吐,谁教相并夜蟾飞。
暂增光价千金重,终觉枯陈一芥微。
已屈至珍来弹雀,恩蛇衔报此能希。
四和还如九酘醅,更醇更美未嫌来。
相逢莫作两般眼,一饮不辞三百杯。
嵇阮当时无俗虑,山王虽贵亦能陪。
如今世态尤堪薄,只把官资满眼堆。
一日能逢几笑欢,高楼红蜡滴金盘。
吟馀陇首云初散,唱尽阳关露已寒。
不管星河渐西落,自将烟水去程宽。
当时坐客各南北,谁忆重游泛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