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士张智观登禾山白云峰绝顶爱其清旷乃结庵辟谷凡十年后遂落发法名永元绍兴三年夏访予于城中具道所以出家及携诗东游之意因作是诗以饯之

白云山人机鉴高,了见万法栖秋毫。

龟肠蝉腹耐清苦,空山坐听鼪鼯号。

无心索价惊众耳,尚恐名出终难逃。

一朝解去薜萝服,鬋剔须发披方袍。

黄龙宗旨人难凑,涓滴不容消息漏。

一到禾山谒老方,全机不露三关透。

城中军马正纷纷,红尘涨空日色瘦。

问师触热有底忙,云向疏山聊宿留。

蒐奇猎怪穷端倪,诗胆大于身数围。

勿忧平淡少人爱,此去定逢韩退之。

年来世味种种薄,文字习气黏如黐。

自信文通才未尽,犹堪重拟碧云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张智观的贡士在白云峰绝顶的修行生活,以及他最终出家成为和尚的故事。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佛法的追求。

首句“白云山人机鉴高”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与境界,暗示其洞察力非凡。接着,“了见万法栖秋毫”进一步强调了他对世间万物的理解与把握。随后的“龟肠蝉腹耐清苦”和“空山坐听鼪鼯号”描绘了他在艰苦环境中静心修行的生活状态。

“无心索价惊众耳,尚恐名出终难逃”表达了他淡泊名利的态度,即使名声远播也难以逃脱世俗的束缚。接下来的“一朝解去薜萝服,鬋剔须发披方袍”描述了他最终选择出家,剃度为僧的过程。

“黄龙宗旨人难凑,涓滴不容消息漏”表明了他对佛法深奥的理解与坚持,任何细节都不容忽视。“一到禾山谒老方,全机不露三关透”则说明他在寻求更高层次的佛法指导时,达到了某种境界的突破。

“城中军马正纷纷,红尘涨空日色瘦”通过对比城市中的繁忙与喧嚣,反衬出主人公对清净生活的向往。“问师触热有底忙,云向疏山聊宿留”体现了他为了求学而奔波,但最终选择了远离尘嚣的宁静之地。

“蒐奇猎怪穷端倪,诗胆大于身数围”展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情与才华,认为自己的诗胆比身体还要大。“勿忧平淡少人爱,此去定逢韩退之”表达了他对未来的信心,相信自己会遇到像韩愈这样的文学大家。

最后,“年来世味种种薄,文字习气黏如黐”反映了他对现代社会价值观的不满,认为文字的习气过于粘稠。“自信文通才未尽,犹堪重拟碧云诗”则表明了他对自己文学才能的自信,并期待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张智观在修行过程中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佛法以及文学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38)

刘才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王民瞻赠觉梵二首(其一)

腹稿欲成聊假卧,寒松疏磬仍相左。

不容开府占清新,云里江梅萼初破。

奇芬还似暗香浮,全胜光风泛兰些。

玉川昔访长寿寺,石壁留题如此作。

珊瑚炫转光夺目,含曦一读忘饥饿。

便堪高蹑诗将坛,纷纷谁可克参佐。

韦庄岂免赠巾帼,格嫩更遭脂粉涴。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次韵王民瞻赠觉梵二首(其二)

脩竹幽兰伴高卧,新诗不待江山左。

开缄快读耳目醒,睡魔奔迸愁城破。

悬知大手千人英,且拟二招吟只些。

暂时虽现宰官身,百事疏慵无所作。

郊居未敢厌岑寂,且烹杞菊充朝饿。

劝兄不须梦惠连,鄙句安能婉如佐。

冰壶玉碗幸无瑕,莫使游尘得轻涴。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灵壁石

坚脆殊形俱是幻,要当尽付空花观。

其馀空色两非真,习气从他不须断。

灵壁磬材如黑玉,岁久取多岸为谷。

问君何从得坚质,数尺嵚?心赏足。

新诗俊如霜鹘拳,揽取物象神机圆。

援毫一挥不停手,岩壑意态何森然。

如闻驶舟行日近,不得随舟无少恨。

夜敲清响哦新诗,定有水仙帘外听。

形式: 古风

次韵郑守蜡梅二首(其一)

灵根何年离众香,色相全似金容黄。

晓姿荧荧炫寒月,夜气耿耿凌风霜。

天真何曾资外饰,坐笑涂额誇宫妆。

广平当时应未见,独为梅花回铁肠。

赖有花仙觅奇句,东坡著意怜孤芳。

诗中写就无遗巧,安用学花熬蜜房。

多情偏爱被花恼,闻香心醉难禁当。

况复低垂深有意,欲教醉赏倾瑶觞。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