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沅澧澬湘此并行,涨流洄薄又东倾。
西南或与天为际,禹贡如何不记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寅的《岳阳楼杂咏十二绝》中的第一首,主要描绘了沅水、澧水、湘水和澬水这四条河流在岳阳楼附近的交汇情景。诗人通过"沅澧澬湘此并行"一句,展现了这些河流的交织之美,暗示了岳阳楼地理位置的重要,作为四水汇流之处。
"涨流洄薄又东倾"进一步描绘了河流的动态,涨潮时水流翻腾,退潮时又向东方缓缓流去。"西南或与天为际"则描绘了河流宽广,似乎与天边相接,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最后,诗人借古人的典故提问:"禹贡如何不记名",意指在古代大禹治水的记载中,为何没有提及此处的壮丽河景?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对岳阳楼及其周边地理环境的赞美,同时也暗含着对历史遗漏的微讽。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融入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岳阳楼及其周围山水的赞赏,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思考。
不详
学者称致堂先生,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祖龙游豫亦荒哉,风折云帆促驾回。
一怒赭山何所损,依然苍翠似蓬莱。
范公才具济川舟,翰墨居然第一流。
每向遗文窥远意,愿言忧乐继前修。
李杜词源广更深,数篇春涨渺云岑。
争如一首修楼记,妙写仁人出处心。
玄德骁雄世所知,蛟龙宁肯在污池。
馆于贰室谋何陋,借与全荆意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