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南曲(其一)

春人辞曲房,罗绮杂花香。

远思河边草,柔情陌上桑。

归来庭下路,羞见紫鸳鸯。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明代杨慎的《扶南曲(其一)》描绘了一幅春天闺中女子的情景。首句“春人辞曲房”写出了女子在春天离开闺房的场景,可能是因为离别或出游。接下来的“罗绮杂花香”通过华丽的衣物和花香,暗示了女子的美丽与环境的温馨。

“远思河边草,柔情陌上桑”两句,女子的思绪飘向远方,可能是对恋人的思念,也可能寓言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河边的草象征着遥远而深情的思念,陌上的桑则可能暗示着女子对农耕生活的想象,寄托着温柔的情感。

最后一句“归来庭下路,羞见紫鸳鸯”,女子归来时,看到庭院中的紫鸳鸯(可能象征着夫妻恩爱),感到羞涩,反映出她内心的微妙情感变化,既有对爱情的期待,又含有一丝娇羞和矜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日闺中女子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她的柔情与遐想,以及对爱情的微妙感受。

收录诗词(1519)

杨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后因流放滇南,、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字:用修
  • 号:升庵
  • 籍贯:故自称博南山
  • 生卒年:1488~1559

相关古诗词

扶南曲(其三)

清歌发皓齿,良夜足欢娱。

誓好同心结,迎祥百子图。

千金当一刻,城上莫啼乌。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虞]韵

扶南曲(其四)

游赏上春时,踟蹰望所思。

花娇初学脸,柳浅未成眉。

问讯沟头水,微波可致辞。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扶南曲(其五)

淇上轻盈侣,巫阳缥缈仙。

晚归因斗草,春困为秋千。

罗帐含双笑,灯昏尚未眠。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先]韵

垂柳篇

灵和殿前艳阳时,忘忧馆里光风吹。

千门万户旌旗色,九陌三条雨露滋。

苍凉苑日笼燕甸,缥缈宫云覆京县。

芳树重重归院迷,飘花点点临池见。

临池归院总仙曹,应制分题竞彩毫。

诏乘西第将军马,诗夺东方学士袍。

金明绿暗留烟雾,旧燕新莺换朝暮。

只知眉黛为君颦,肯信腰肢有人妒。

从此沉沦万里身,可怜憔悴四经春。

支离散木甘时弃,攀折荒亭委路尘。

摇落秋空上林远,婆娑生意华年晚。

肠断关山明月楼,一声横笛清霜坂。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