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过西湖

曙色溟溟湿缊袍,涌金门下上轻桡。

五更钟鼓星初没,两岸楼台雾未消。

路傍柳洲人语近,山连葛岭鹤声遥。

冲寒亦有寻梅客,拥袖骑驴过短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天还没亮,晨雾弥漫,打湿了衣袍,我划着小舟靠近涌金门。
五更时分,钟鼓声停,星星刚刚隐没,两岸的楼阁仍笼罩在雾气中。
路边柳树下的交谈声清晰起来,远处葛岭的鹤鸣声显得悠远。
尽管天气寒冷,仍有寻找梅花的旅人,他们裹紧衣袖,骑着驴子经过那座小桥。

注释

曙色:黎明的天色。
溟溟:昏暗不明。
湿缊袍:湿漉漉的袍子。
涌金门:杭州的城门。
轻桡:轻轻划动的小船。
五更:清晨五点左右。
星初没:星星刚刚消失。
两岸楼台:河两岸的建筑物。
雾未消:雾气仍未散去。
路傍:路边。
柳洲:长满柳树的小洲。
人语近:人的说话声清晰可闻。
山连葛岭:连绵的葛岭山脉。
鹤声:鹤的叫声。
冲寒:冒着严寒。
寻梅客:寻找梅花的人。
拥袖:拢着手臂。
骑驴:骑着驴子。
短桥:小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游人经过西湖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开篇“曙色溟溟湿缊袍”,通过对早晨微光下衣袍被露水打湿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致观察和感受。接着“涌金门下上轻桡”则透露出一派从容不迫的情态,似乎诗人乘坐的舟船在金光灿烂的晨曦中悠然划行。

“五更钟鼓星初没,两岸楼台雾未消”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以及空间的氛围。五更即是黎明前最后一个更次,钟鼓声和星辰的消失交织出一幅夜将尽、天将亮的画面,而两岸的楼台仍被薄雾所笼罩,显得神秘而又静谧。

“路傍柳洲人语近,山连葛岭鹤声遥”则是对自然景观与生灵活动的描绘。路旁的柳洲似乎有着人们的交谈声,而远处的葛岭传来的是鹤鸣,这些声音在早晨的宁静中显得分外亲切。

最后,“冲寒亦有寻梅客,拥袖骑驴过短桥”则描绘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即使是在寒冷的清晨,也有一位追求者正在寻找梅花。他的身影在拥抱衣袖、骑着驴子经过短桥时显得格外引人入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动人的生活片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生活情趣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彰显了宋代文人淡泊明志、追求个性自由生存状态的一种文化态度。

收录诗词(8)

吴大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勉道,生卒年均不详,约宋末前后在世。宝佑间,(公元一二五六年左右)游太学,率诸生上书言贾似道奸状,不报。遂退处林泉,与林昉、仇远、白珽等七人,以诗酒相娱。元除,辟为国子检阅,不赴。大有著有松下偶抄,千古功名镜及雪后清者,归来幽庄等集传与世。词存一首,载《绝妙好词》卷六

  • 号:松壑
  • 籍贯:嵊县(今属浙江)
  • 生卒年:约公元1279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点绛唇.送李琴泉

江上旗亭,送君还是逢君处。酒阑呼渡。云压沙鸥暮。

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添愁绪。断肠柔橹。相逐寒潮去。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访隐者不遇

道人入山访道人,山深俗朴鸡犬驯。

道人不见道人去,?毵草木无边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林和靖祠

松树高低逐径斜,祠堂牢落锁烟霞。

我来閒咏梅花句,想见此翁如此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葵花

花生初咫尺,意思已寻丈。

一日复一日,看看众花上。

形式: 古风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