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徕山斋熟寝家童报征西府从事田集贤书至开缄读之因题书后

满径蓬蒿懒自锄,何人日午叩茅庐。

徂徕山下一枕睡,经略府中三纸书。

兵谋贵胜纵横出,海鸟忘机饮啄馀。

唯有淮夷雅宜作,文章兼不让黄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小路长满杂草无人打理,谁会在正午时分敲我的茅屋。
我在徂徕山下悠闲地小憩,而府中的文书却堆积如山。
军事策略贵在出奇制胜,我像海鸟一样无机心,只余下饮食的闲暇。
只有淮夷之地最适合我这样的生活,我的文章才华丝毫不逊于黄初年间的文人。

注释

蓬蒿:杂草。
懒自锄:无人打理。
何人:谁。
日午:正午时分。
叩:敲。
徂徕山下:徂徕山。
一枕睡:悠闲小憩。
经略府中:府邸。
三纸书:堆积如山的文书。
兵谋:军事策略。
贵胜:贵在胜利。
纵横出:出奇制胜。
海鸟忘机:无机心。
饮啄馀:闲暇的饮食。
淮夷:淮夷之地。
雅宜作:适合。
文章兼不让:文章才华不逊于。
黄初:黄初年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满径蓬蒿懒自锄,何人日午叩茅庐。" 这两句诗通过对田间劳作场景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自给自足的情怀。蓬蒿丛生,道路上杂草丛生,显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隐逸之境。懒自锄,表明诗人自己在田间劳作,没有雇工帮忙,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的简朴与自足。

"徂徕山下一枕睡,经略府中三纸书。"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宁静的居所和对知识的追求。在徂徕山下安然入睡,显示出一种超脱尘世、心境平和的情状;而“经略府中三纸书”则表明诗人虽然隐逸,但仍关注着外界的变化,对知识有着持续的渴望。

"兵谋贵胜纵横出,海鸟忘机饮啄馀。" 这两句通过对军事策略和自然景象的描写,强调了智慧与自然之美的重要性。“兵谋贵胜”表明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智谋成就一切;“纵横出”则显示了诗人对于智谋的掌握和运用。接下来的“海鸟忘机饮啄馀”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赞叹,海鸟在沙滩上悠然自得,不为世事所扰,这与诗人的隐逸生活相呼应。

"唯有淮夷雅宜作,文章兼不让黄初。"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自信。“淮夷”指的是古代的一支民族,而“雅宜作”则意味着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是美好的。最后一句“文章兼不让黄初”则体现了诗人对于自己文笔的自豪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个人情感以及知识追求的多层次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和文学创作的生活理想。

收录诗词(179)

石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招张泂明远

君言下第我西飞,执手都门泪满衣。

万里得归头半白,经年相别道应肥。

火钻欲遍龟难死,竹实犹多凤不饥。

暂到东山慰愁抱,春秋之学说深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郑师易秀才诗奔腾遒壮殆有石曼卿学士风骨作四韵以勉之

曼卿续得少陵弦,弦绝年来又一年。

惊起听君讽新句,洒如开集味遗篇。

一家气骨疑无偶,万丈光芒欲拂天。

好向风骚尤著意,他时三个地诗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赴任嘉州初登栈道寄题姜潜至之读易堂

我不从官君下第,其间险易两何如。

连云栈外四千里,读易堂中一帙书。

慈母含饴垂秃发,先生怀道接茅庐。

莫将清泪频频洒,蜀道之难欲上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赴任嘉州待阙左绵七十日通判吕国博日相从吟酌至嘉阳因成四韵寄之

鼎来岂敢道能诗,一见何因便解颐。

乡国三千里离别,杯盘七十日相知。

送人江外马驮妓,垂钓寺中鱼竭池。

别后中秋又重九,与谁赏月咏东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