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往事都如梦,流年只断魂。
不堪春尽日,细雨欲黄昏。
这首诗是宋代寇准的《偶书》,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往事都如梦",诗人将过去的经历比喻为梦境,暗示了回忆中的美好或遗憾都已变得模糊不清,如同梦境一般虚幻。"流年只断魂",则进一步描绘了时光匆匆,让人心生悲凉,仿佛灵魂被岁月切割得支离破碎。
"不堪春尽日",诗人选择春天即将结束的日子作为背景,寓意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春光易逝,让人难以承受。"细雨欲黄昏"则以景寓情,细雨与黄昏交织,营造出一种凄清、落寞的氛围,增添了诗的哀愁情绪。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深感叹和对过去的追忆。
不详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深谢暖风传馥郁,长忧夜雨暗摧残。
黄昏欲放笙歌散,更绕朱栏子细看。
孤驿萧条风雨夜,夜深窗竹动秋声。
离魂无睡难成梦,却绕长廊独自行。
萧萧疏叶下长亭,云淡秋空一雁经。
惟有北人偏怅望,孤城独上倚楼听。
危栏秋尽偶来凭,霜落秋山爽气澄。
谁道衡阳无雁过,数声残日下舂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