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汪中的作品,名为《赠黄仲则六首(其五)》。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夜晚相聚饮酒的情景,但内心却因思念远方之人而感到忧伤。首句“飞雨江上来”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预示着情感的波动。接着,“春鸠鸣我轩”以春日的鸟鸣声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开樽列华烛,四座多欢言”描述了聚会时的热闹场景,但这种表面的欢乐并未能掩盖诗人内心的空虚。“蹉跎异乡乐,各道平生亲”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异乡,与朋友相聚,但心中仍怀念着远方的亲人和朋友,这份情感的复杂性跃然纸上。
“宾客徒满堂,不见所思人”一句直抒胸臆,点明了诗人内心的真正渴望——与思念的人团聚。尽管周围宾客满堂,但真正想要见到的人却不在其中,这种对比强烈地凸显了诗人的孤独感。
最后,“披衣临前除,夜坐常及晨”描绘了诗人深夜独自站立、思考的情景,直到天亮仍未离去,表现了他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高歌对尊酒,谁知伤我神”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伤感无人理解的无奈与痛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友情在孤独时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