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淮口望盱眙

养蒙分四渎,习坎奠三荆。

徙帝留馀地,封王表旧城。

岸昏涵蜃气,潮满应鸡声。

洲迥连沙静,川虚积溜明。

一朝从捧檄,千里倦悬旌。

背流桐柏远,逗浦木兰轻。

小山迷隐路,大块切劳生。

唯有贞心在,独映寒潭清。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启蒙教育分设四条大河,坎卦象征的学习在三荆之地奠基。
迁移帝王的遗迹留下一片土地,封王的仪式在旧城举行以示纪念。
岸边黄昏时雾气弥漫,潮水涨满时仿佛回应着鸡鸣。
遥远的洲渚连接着宁静的沙滩,河流空旷,积水明亮。
一日间接到任命,长途跋涉疲于摇动旗帜。
逆流而上的舟行至桐柏之地渐行渐远,木兰舟轻盈地停靠在水边。
小山隐藏了道路,大自然的壮丽让人感叹人生短暂。
只有坚贞的心灵留存,独自映照在寒冷的潭水中保持清澈。

注释

蒙:启蒙教育。
渎:大河。
习坎:学习坎卦,象征困难和挑战。
奠:奠基。
蜃气:海市蜃楼的雾气。
洲迥:遥远的洲渚。
悬旌:摇动旗帜。
桐柏:地名,可能指桐柏山。
木兰:木兰舟,古代一种轻便的小船。
大块:大自然。
贞心:坚贞的心灵。
寒潭:寒冷的潭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淮河口远离家乡的凄凉心情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诗中“养蒙分四渎,习坎奠三荆”两句,通过对古代圣王治水与修堤的描述,表达了对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和追思。"徙帝留馀地,封王表旧城"则是诗人借历史事件抒发自己对于往昔时光的眷恋之情。

接下来的“岸昏涵蜃气,潮满应鸡声”两句,生动描绘了淮河口黄昏时分的景象,水汽氤氲、潮汐与鸡鸣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情境。

"洲迥连沙静,川虚积溜明"则是对自然风光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深沉的感情和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明澈。

"一朝从捧檄,千里倦悬旌"中的“檄”指的是古代军队中用来报时或集合兵力的木制工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长途跋涉的辛劳与孤独感。

"背流桐柏远,逗浦木兰轻"则是对旅途中的景物进行描写,通过“桐柏”与“木兰”的不同情感色彩,传达了诗人对于归程的渴望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情绪。

"小山迷隐路,大块切劳生"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强调了旅途中的艰难与孤独,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与辛酸。

最后,“唯有贞心在,独映寒潭清”表达了诗人坚守不渝的节操和纯洁的心灵,即便是在孤寂与艰辛中,也能保持自己的本真,如同那清澈的“寒潭水”。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129)

骆宾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 生卒年:约619—约687年

相关古诗词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

促驾踰三水,长驱望五原。

天阶分斗极,地理接楼烦。

溪月明关陇,戎云聚塞垣。

山川殊物候,风壤异凉暄。

戍古秋尘合,沙寒宿雾繁。

昔余迷学步,投迹忝词源。

兰渚浮延阁,蓬山款禁园。

彯缨陪绂冕,载笔偶玙璠。

汲冢宁详蠹,秦牢讵辨冤。

一朝从篚服,千里骛轻轩。

乡梦随魂断,边声入听喧。

南图终铩翮,北上遽催辕。

吊影惭连茹,浮生倦触藩。

数奇何以托,桃李自无言。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

意气坐相亲,关河别故人。

客似秦川上,歌疑易水滨。

塞荒行辨玉,台远尚名轮。

泄井怀边将,寻源重汉臣。

上苑梅花早,御沟杨柳新。

只应持此曲,别作边城春。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过张平子墓

西鄂该通理,南阳擅德音。

玉卮浮藻丽,铜浑积思深。

忽怀今日昔,非复昔时今。

日落丰碑暗,风来古木吟。

惟叹穷泉下,终郁羡鱼心。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过故宋

旧国千年尽,荒城四望通。

云浮非隐帝,日举类游童。

绮琴朝化洽,祥石夜论空。

马去遥奔郑,蛇分近带丰。

池文敛束水,竹影漏寒丛。

园兔承行月,川禽避断风。

故宋诚难定,从梁事未工。

唯当过周客,独愧吴台空。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