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夏日的细雨,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雨中的山色、水声、花香,以及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头上云俱黑,一片雨浪浪。惨澹隐高树,霏微迷绿杨。" 开篇即以浓郁的笔触描绘了天边乌云密布,细雨如织,遮掩了高大的树木,让人难以辨识。而那细小的雨点又在绿意盎然的柳树间穿行,不一而足。
"冷冷添涧水,点点落危樯。帘捲山流翠,郊虚草自香。" 雨水润物,溪流增添了清凉的水声,每一个雨滴都似乎在竹叶间轻轻地敲击着节奏。而山中的翠绿如同窗帘一般低垂,远处的野草散发着自然的芬芳。
"静嫌声间竹,醉爱爽凝觞。殿阁罗閒扇,池亭送嫩凉。" 诗人在这细雨中似乎有些不满于竹间的声音,但这种不满又蕴含了一种醉人的喜悦。那清脆的声响,如同冰冷的酒觞一般令人心旷神怡。而建筑物上的装饰和池亭中的风,都在送来一阵阵的凉意。
"荷珠圆复碎,兰芷脆还芳。拂埃乱天际,度云喧草堂。" 雨中荷花的珠玉般的花朵,或完整或破碎,而兰草则在这细雨中显得更加脆弱而又充满生机。天边的云雾如同尘埃一般四处弥漫,那些草堂中的喧哗声响,似乎都与度过的云海相连。
"乘空曳轻练,向晚洗炎光。幽径荒苔滑,短檐飞鸟忙。" 雨后,天边的浮动云朵如同轻纱被风吹拂,诗人似乎在这细雨中感受到了清凉,洗净了日间的炙热。而那些幽深的小径上覆盖着苔藓,地面湿滑不堪;低矮的屋檐下,鸟儿们正忙碌地飞来飞去。
"湛湛翻萍影,溶溶浸柳塘。无心留石洞,有梦恼襄王。" 水中的藕草在雨中翻滚,形成了波光粼粼的景象;而那柳树则被细雨浸湿,成了一片片的绿意盎然之地。诗人似乎无心留恋于石洞,也许是因为有着对襄王的梦境和烦恼。
"暝色欺明月,高飙透薄裳。入更生阒寂,攲坐讶清商。" 晚霞隐约中,那明亮的月光似乎被欺骗了;而那高远的风声却穿透了轻薄的衣裳。夜色渐浓,室内变得更加安静,而诗人在这宁静中坐着,惊讶于那清澈的商音。
"润气清湘簟,徘徊怯绣床。" 最后,诗人描述了空气中的湿润与清新,那些装饰华美的床榻上散发着一种徘徊和不安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细雨中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展现了一幅夏日细雨中的山水田园图。诗中充满了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怀与对自然美景欣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