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用前韵

又添犬马齿,常恐牛羊夕。

牙无数株牢,鬓已太半白。

六朝贵人家,珊瑚高数尺。

复有陵邑豪,沃壤动连陌。

居然燕巢幕,忽矣驹过隙。

伊傅亦中寿,至今名赫赫。

苍苔卧风雨,曾乏断碑额。

中原五十载,胡骑乱禹迹。

谁当懒折腰,去学陶彭泽。

忧端压不下,中夜歌秀麦。

昭代岂无人,腰黄眼前赤。

鸿儒筹禁苍,壮士守边埸。

罢歌且杯酒,浇此怀抱积。

柴门剥剥响,已有贺年客。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翻译

岁月匆匆,我又老了一岁,常怕夜晚牛羊被杀。
牙齿稀疏,头发大半已白。
昔日贵族之家,珊瑚树高耸如几尺。
更有富豪之地,肥沃田土连片。
生活就像燕子筑巢,时光飞逝如驹过隙。
伊尹和傅说寿命也算长,他们的名声至今仍显赫。
古老的石碑上苔藓满布,历经风雨侵蚀,碑额已残缺。
中原动荡五十年,胡人战乱践踏了圣贤的足迹。
谁愿懒于仕途,效仿陶渊明归隐田园。
忧虑深重无法排解,半夜里还唱着丰收的歌曲。
盛世难道无人才?但见权贵金玉满堂,百姓困苦。
博学之士运筹帷幄,勇士坚守边疆。
暂且放下歌声,借酒浇愁,排解心中的郁结。
门外剥剥声响起,已是新年贺客来访。

注释

犬马齿:指人的年龄。
牛羊夕:比喻生命危险或衰亡。
珊瑚:象征富贵。
陵邑豪:陵墓旁的豪族。
燕巢幕:比喻时光流逝。
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快。
伊傅:伊尹和傅说,古代贤臣。
腰黄:形容财富。
眼前赤:形容贫困。
禁苍:禁地,朝廷中枢。
边埸:边疆战场。
怀抱积:积压在心中的情感。
剥剥响:敲门声。
贺年客:新年拜访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陈傅良的《除夜用前韵》,诗人以个人的年龄增长和历史变迁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社会动荡、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国事的忧虑。

首句“又添犬马齿,常恐牛羊夕”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对自己年岁的感叹,岁月如梭,人生短暂。接下来,“牙无数株牢,鬓已太半白”描绘了自己牙齿脱落、头发斑白的衰老景象,流露出对青春不再的惋惜。

诗人借“六朝贵人家,珊瑚高数尺”和“陵邑豪,沃壤动连陌”来暗示历史的兴衰,富贵之家的荣华与世事沧桑形成对比。他感慨“燕巢幕,驹过隙”,意指时光飞逝,人生如梦。

诗人提到伊尹、傅说两位贤臣,他们虽寿终正寝,但英名犹在,而“苍苔卧风雨,曾乏断碑额”则寓言了历史的遗忘,令人深思。接着,诗人痛心于中原五十载的战乱,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期盼。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发出“谁当懒折腰,去学陶彭泽”的疑问,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也揭示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他内心充满忧虑,即使在夜晚也难以平息,只能通过“歌秀麦”来抒发情感。

最后,诗人寄希望于“鸿儒筹禁苍,壮士守边埸”,期待文人智谋和勇士守护国家,自己则选择“罢歌且杯酒,浇此怀抱积”,在除夕之夜借酒浇愁。结尾处,柴门响起贺年的声音,给这沉郁的气氛带来一丝喜庆。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哀叹,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沉的历史责任感。

收录诗词(515)

陈傅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除夜宿处州天宁寺

人言老去不如初,我爱初心老转无。

懒向门前题郁垒,喜从人后饮屠苏。

杯盘甚简眠须早,礼数多宽拜要扶。

况复齁齁僧纸帐,鸡人不听禁庭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借书一首别薛子长

山阿著柴扉,陋甚谁盘桓。

美人此何求,钜竹数十竿。

日阅书百篇,尚觉日力宽。

欲从我借书,我书何足观。

辛勤抱遗经,及此鬓发班。

一语未领会,累日不自安。

虽更圣人手,亦恐众说谩。

况复秦汉下,曾莫脩与删。

致之获麟前,存者今若干。

我无以裁之,望洋久空叹。

羡君方盛年,恣意涉浩漫。

又闻书少多,不系学缺完。

读书固匪易,用书良独难。

昨来荷堤上,尝试及孟韩。

此话如涓埃,此道如丘山。

形式: 古风

哭吕伯恭郎中舟行寄诸友

去年上溪船,落日建安旐。

今年上溪船,濡露金华草。

当代能几人,胡不白发早。

念昔会合时,心事得倾倒。

倚庐鱼鼓夜,联辔鸡人晓。

遐搜接混茫,细剖入幽眇。

挹注隘溟渤,扶携薄穹昊。

斯文何契阔,之子复凋槁。

百年在无穷,寥廓一过鸟。

家人徵旧闻,学者拾馀稿。

区区存万一,散逸谁可保。

君看鲁论上,彭寿颜回夭。

于今悬日月,岂必言语好。

傥无后来者,泯没秋毫小。

南浮吴蜀会,北顾关河杳。

怀哉各努力,人物古来少。

形式: 古风

挽尤延之尚书(其二)

宿留江湖长子孙,行藏节节耐人看。

及为侍从身垂老,欲试平生事转难。

书就仅题前太史,功成方记旧甘盘。

令人长恨经纶意,历事三朝见一斑。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