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三韵酬梦石二首(其一)

老人说法山答钟,不以一重去一重。

后生望道未之见,镂冰琢雪徒彫虫。

门前蚁合忽雷吼,虫臂堕阶争出手。

三文捞波年代深,化成老婆黑而丑。

东山击节梦石歌,空花之影阳焰波。

不知真伪争几何,高烧榾?春寒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慧空所作,名为《合三韵酬梦石二首(其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对世事的洞察。

首句“老人说法山答钟,不以一重去一重”以老人在山中说法,钟声回应,象征着智慧与真理的传递,无论经历多少困难与挑战,真理与智慧总是不断深化,层层递进。这反映了人生的修行与追求真理的过程,充满了坚韧与不懈的精神。

接着,“后生望道未之见,镂冰琢雪徒雕虫”则表达了年轻一代在追寻真理与智慧时的困惑与努力。他们如同在冰上雕刻或在雪中雕琢,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往往难以触及真正的道义与智慧。这里暗含了对年轻一代探索与求知过程中的艰辛与挑战的同情与理解。

“门前蚁合忽雷吼,虫臂堕阶争出手”这一句通过蚂蚁聚集与雷声轰鸣的对比,以及虫臂争先恐后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社会现象与个体行为的复杂性。蚂蚁虽小,却能汇聚力量,雷声虽大,却也难以阻挡个体的行动。这既是对社会群体力量的肯定,也是对个体自由意志的尊重。

“三文捞波年代深,化成老婆黑而丑”这一句则以捞取深水中的三文鱼为喻,暗示了时间的漫长与变化的无常。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本鲜活的事物可能会变得陈旧、黯淡甚至丑陋。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变迁、世事无常的感慨。

最后,“东山击节梦石歌,空花之影阳焰波”通过东山击节与梦石歌唱的场景,以及空花与阳焰波的意象,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虚幻与真实的思考。东山击节象征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梦石歌唱则是对内心世界的自我表达。空花与阳焰波则代表了事物的短暂与虚幻,提醒人们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现实的局限与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探讨了人生、真理、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世界深刻的洞察与思考。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合三韵酬梦石二首(其二)

淡齑薄粥歠两钟,粗疏恶布著两重。

大开摩醯顶门眼,莫作师子身中虫。

石头未必能真吼,临济只是栽松手。

焚其禅版增其光,受其鈯斧彰其丑。

梦石击节东山歌,亘天烈焰横清波。

小僧再拜问如何,三十山藤未是多。

形式: 古风

胡相士求偈三年予不说今秋复此与之

道人无心宁有相,以相求之无乃妄。

更言寿夭吉与凶,空里觅痕镜中像。

胡君得处初不然,无相之中以相言。

圣凡良贱皆一目,但有丝毫俱现前。

说既无私听无忤,祸福死生皆梦事。

我惟以此入世间,犹如化人观幻士。

孙阳于马师旷琴,未可与之同日语。

老僧大笑客出门,秋云驾雨过前村。

去去不须谈此老,三年一偈真赚我。

形式: 古风

谢颜庵主拄杖

拄杖一枝,苍龙出水。大流激湍,众峰齐峙。

形式: 四言诗 押[纸]韵

回泽老

昔人住庵,水流菜叶。识者非之,况纸上墨。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