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吾祖吹橐籥,天人信森罗。

归根复太素,群动熙元和。

炎炎四真人,摛辩若涛波。

交流无时寂,杨墨日成科。

夫子闻洛诵,誇才才固多。

为金好踊跃,久客方蹉跎。

道可束卖之,五宝溢山河。

劝君还嵩丘,开酌盼庭柯。

三花如未落,乘兴一来过。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翻译

我的祖先吹奏着生命的气息,天地间万物繁多。
回归根本,回复原始的质朴,万物活动在和谐之中。
四大真火热烈燃烧,他们的辩论滔滔不绝。
交流永不停息,杨朱墨家的学说日益分化。
孔子听到洛水边的诵读,称赞其才华横溢。
黄金般的才华跃然而出,但长久在外,时光流逝。
道德可以买卖,珍贵无比,充盈于天地之间。
我劝你回到嵩山,打开酒杯,期待庭院的树木。
如果三花未落,就趁着兴致来访吧。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吾祖吹橐籥,天人信森罗。”开篇便以古朴的意象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橐籥是一种古代乐器,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高尚情操,而“天人信森罗”则是对这种境界的肯定,表明它得到了天地之间神秘力量的认可。

“归根复太素,群动熙元和。”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状态。“归根”意味着回到本真,寻找内在的宁静与和谐,而“群动熙元和”则是对这种状态下的万物和谐共处的一种美好描述。

“炎炎四真人,摛辩若涛波。”这里的“炎炎”形容四方来的仙人,给人以无边的神秘感,而“摛辩若涛波”则是对这些仙人的议论和交流进行的生动描写,宛如汹涌澎湃的波浪。

“交流无时寂,杨墨日成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知识与智慧不断追求的态度。“交流”指的是思想的交流,“无时寂”则是这种交流不受时间限制,而“杨墨日成科”则是对学习和创作不断积累的肯定。

“夫子闻洛诵,誇才才固多。”这两句中,“夫子”可能指的是诗人的朋友或知己,“闻洛诵”表明他在洛阳听到了高深的学问,而“誇才才固多”则是对其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一种赞美。

“为金好踊跃,久客方蹉跎。”这里“为金”可能指的是追求真理或高尚的情操,“好踊跃”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追求的热切与迫切,而“久客方蹉跎”则是对朋友长时间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的一种理解和同情。

“道可束卖之,五宝溢山河。”这两句中,“道可束卖之”可能是在说诗人心中的道德可以用来换取世间的财富,而“五宝溢山河”则是对这种精神财富丰饶如同山河的美好描绘。

“劝君还嵩丘,开酌盼庭柯。”这两句是在劝告朋友回到嵩山去,寻找一处清静之地,“开酌”意味着开始饮酒,享受生活,而“盼庭柯”则是对这种宁静环境的细腻描写。

“三花如未落,乘兴一来过。”最后两句以“三花”比喻诗人的才华和学问,如同未曾凋谢的美丽之物,而“乘兴一来过”则是表达了诗人希望朋友在精神充沛之时,顺应内心的喜悦,一次性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交流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凡尘、追求真理与美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朋友长久漂泊不定的关切和期待他能够找到归宿的心情。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其一)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其二)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送友人游梅湖

送君游梅湖,应见梅花发。

有使寄我来,无令红芳歇。

暂行新林浦,定醉金陵月。

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长桑晓洞视,五藏无全牛。

赵叟得秘诀,还从方士游。

西过获麟台,为我吊孔丘。

念别复怀古,潸然空泪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