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钱倅秋晚登帢帻亭

满目悲凉意,凭谁断送秋。

寻僧求竹舍,俯槛得江流。

天末高低雁,波间出没鸥。

时危身局促,却羡汝无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满眼望去尽是凄凉景象,又有谁能终结这秋天的凋零?
我寻找僧人希望能找到一间竹屋,从栏杆处可以俯瞰江水潺潺。
天边的大雁时高时低地飞翔,水面上的鸥鸟忽隐忽现。
时局动荡不安,我身处困境,反而羡慕你们没有忧虑。

注释

满目:满眼。
悲凉:凄凉。
意:景象。
凭:依靠,凭借。
谁:何人。
寻僧:寻找僧人。
求:寻求。
竹舍:竹制的小屋。
俯槛:从栏杆向下看。
江流:江水。
天末:天边。
高低:上下起伏。
雁:大雁。
波间:水面之间。
出没:忽隐忽现。
时危:时局危险。
身局促:处境艰难。
却:反而。
羡:羡慕。
汝: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登上一座亭台的感受和所见。"满目悲凉意,凭谁断送秋"表达了诗人面对秋天萧瑟景象时的无限哀愁,似乎在寻找能够与之分享这种情感的人。这两句通过对秋色的描写,传递了一种淡淡的悲凉和孤独。

接下来的"寻僧求竹舍,俯槛得江流"则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寻僧"可能是指寻找一位高僧,以期得到心灵上的慰藉;"求竹舍"则表现出对自然环境和简朴生活的追求。而"俯槛得江流"则是在说诗人从亭台上俯视,可以看到下面的江水,这种景象给了他一份宁静。

"天末高低雁,波间出没鸥"这两句通过描写远处的大雁和近处的水鸟,增添了一种动态美。诗人通过这些自然界的小生物,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秋天的氛围。

最后的"时危身局促,却羡汝无愁"则是诗人的自我感慨。在危机四伏的时代背景下,诗人感到自己的处境困顿,但同时又对那些没有忧愁的人感到羡慕。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是这首诗深刻之处。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了秋意和哲思的诗篇,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内心世界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七)

扶疏岩下树,入夏总成阴。

几年荆棘地,一旦为丛林。

我方与衲子,共听海潮音。

人生多聚散,离别忽惊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和高簿(其二)

家家门外与墙头,叠足排肩看我游。

出郭不应祇独乐,劳农端欲与同忧。

偶逢佳处宁空过,纵迫归时亦暂留。

惭愧高轩远相过,聊持杯酒当茶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高簿(其一)

不惮驱驰半驿间,劝耕聊复到禅关。

耳根暗泻潺潺水,眼界横陈叠叠山。

已喜新来春事好,还嗟老去世涂艰。

洪崖幸尔心相契,此后何妨数往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和梁大谏望亭述怀

屡试乘轺与把麾,笑谈自可解重围。

暮年强健人争羡,平日刚方世所稀。

国步尚艰端有赖,君恩方渥未须归。

时清益展经纶手,直上岩廊秉政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