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地区伊犁的自然环境与生活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
首句“怪风时起扑灯蛾”,以“怪风”开篇,形象地展现了伊犁地区风力之大,风向不定,连飞舞的灯蛾都难以抵挡,生动地刻画出边疆地区的自然风貌。
次句“旧燕巢欹鼠作窠”,通过对比燕子与老鼠的巢穴,表现了伊犁地区生态环境的复杂性。燕子筑巢于高处,而老鼠则在低处安家,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暗示了伊犁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第三句“蒸得春蚊大如斗”,进一步描绘了伊犁春天的景象。春蚊因气候潮湿而异常繁盛,其体型之大,如同豆粒一般,形象地展示了伊犁春天特有的生物现象。
最后一句“南山湿雾入帘多”,以南山的湿雾作为背景,渲染了一种朦胧、湿润的氛围。湿雾透过窗帘,弥漫室内,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伊犁地区湿润的气候特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伊犁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深切感受和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