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九华

卷帘坐对江南山,掠眼送青来亹亹。

云泉肺肠久厌饫,挂颊悠然聊复尔。

奇峰远澹忽四五,爽秀骎骎逼窗几。

平生九华盛名下,一见定知真是矣。

非关目力睹天奥,正觉群山如聚米。

好人好人有高韵,不独江州孟公子。

直缘佳处无仕径,落莫道边同苦李。

大是忘年耐久交,藜杖青鞋结终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卷起窗帘,面对江南山景时的内心感受与视觉体验。诗人以“卷帘坐对江南山”开篇,直接将读者引入一个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场景中。接着,“掠眼送青来亹亹”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山色在眼前缓缓展开的情景,仿佛山色在轻轻拂过诗人的眼前。

“云泉肺肠久厌饫,挂颊悠然聊复尔”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长期沉浸和内心的满足感。这里的“厌饫”形容对美好事物的极度享受,而“挂颊”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长时间欣赏美景而略显疲惫的状态,但这种疲惫中又带着悠然自得的满足。

接下来,“奇峰远澹忽四五,爽秀骎骎逼窗几”两句,诗人视线从远处的山峰转向近处,描绘了数座奇峰在窗前逐渐显现的景象,这些山峰不仅形态独特,而且给人一种清爽、秀美的感觉,仿佛要逼近窗台,让人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

“平生九华盛名下,一见定知真是矣”两句,诗人回顾自己一生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表示这次见到九华山的景色,确信它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美景。这里“九华”可能象征着极高的声誉或理想中的美好,诗人通过这次相遇,找到了心中的那份宁静与满足。

“非关目力睹天奥,正觉群山如聚米”两句,诗人强调这不是单纯依靠视力所见的奇迹,而是内心深处对大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他觉得眼前的山峦如同聚在一起的小米粒,既体现了山的渺小,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和谐的关系。

“好人好人有高韵,不独江州孟公子”两句,诗人赞美那些具有高尚情操的人,认为他们不仅像唐代诗人孟浩然那样欣赏自然之美,更能在其中找到精神的共鸣。

“直缘佳处无仕径,落莫道边同苦李”两句,诗人感慨于那些在佳境中找不到仕途之路的人,就像路边的苦李一样孤独。这里可能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以及对那些追求理想却不得志者的同情。

最后,“大是忘年耐久交,藜杖青鞋结终始”两句,诗人表达了与自然界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这种关系的持久珍视。他愿意以藜杖和青鞋为伴,与自然共度一生,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依恋和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江南山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生的哲思。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溪行叹

潾潾石间流,落落滩下石。

相因成悍崄,日夜更拒激。

化为百雷车,转入千丈碧。

推舟上磊砢,尽日不寻尺。

我行三伏中,正自涩如棘。

于时久不雨,阳炎剧炊炙。

溪流仅如线,但见沙渚赤。

逶迤呼蛇港,百步涉重碛。

迢迢神亭濑,奡荡无遗力。

此身诚不赀,此日良足惜。

胡为弃分阴,尽室寄艰阨。

长谣飞仙章,慷慨三叹息。

形式: 古风

山中对酒

秋容澹青山,爽秀雨皆足。

清溪照千仞,空翠疑可掬。

何年顾兔窟,桂子堕山腹。

老香散深林,屑玉缀黄粟。

朝来客衣动,一叶下空谷。

客心如棼丝,日月共烦促。

胸中尚磊块,陶写赖新渌。

要当酒千钟,浇我愁万斛。

顾有独醒人,脩然倚枯木。

形式: 古风

二月二日富阳城东(其一)

闭门三日坐听雨,不知春光已如许。

桃李弄晴成艳笑,秾李怯风犹半吐。

当年赤白桃李花,恨无佳人绝代歌。

无事对花岂易得,有酒不饮将如何。

形式: 古风

二月二日富阳城东(其二)

一春何许最佳处,柳色初匀思杀人。

风揉雨练不可触,明绿映空颜色新。

旧雨来时花未齐,今雨一过花团枝。

明朝试踏城西路,已复可怜枝上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