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碑塔寺改律为禅乡大夫招凌云智禅师主法席规模就整侯丞用晦为赋揭章和者成轴书来索和

智禅生峨下,稚齿希空门。

落发受具戒,持钵巡诸村。

有如摩尼珠,烱然古井浑。

又若大明镜,不受尘垢昏。

衰世不见理,窥天于覆盆。

誓将昌祖道,特用报佛恩。

得法归燕社,闭口不复论。

眷言古丛城,往事空剑痕。

谁规此浮屠,峻极压厚坤。

意令五浊海,亲见两足尊。

末法裨贩盛,遗教髣髴存。

破律会十方,有诏下九阍。

法席遴厥选,炉香冷复温。

竖拂集龙象,催粥吼鲸鲲。

能使幽衢暝,豁开若木暾。

空花眩俗眼,孰办牢脚跟。

斯道许津梁,如天柱昆崙。

施金方山积,巧匠犹水奔。

请以六度法,为拔六欲根。

诸君快说偈,群魔惊褫魂。

何时共峻陟,层霄疑可扪。

勿谓蟹井小,可敌鲸海吞。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智慧禅师诞生在峨眉山下,年少时便向往空门。
剪发出家受戒,手持饭钵游历各村庄。
他如摩尼宝珠,光芒照耀古老的井水般纯净。
又像明亮的大镜子,不被尘埃蒙蔽。
在衰败的时代,真理难寻,如同从倒置的盆中看天。
他发誓要弘扬祖辈之道,以此报答佛的恩典。
得到佛法后回到燕地,不再多言讨论。
怀念古老的城市,过去的剑痕已成往事。
谁来规划这座佛塔,高耸直入厚重大地。
他的愿望是让五浊世界也能见到佛的尊容。
末法时代,佛法虽微弱但仍在流传。
破除戒律的大会召集四方,圣旨自九重天降临。
选拔优秀的法师,香炉烟雾时冷时暖。
聚集众多弟子,诵经声如龙象齐鸣,粥声如鲸鱼吼叫。
佛法之力能驱散黑暗,如同旭日初升。
空幻的花朵迷惑世人,谁能稳固内心?
这道路如同天柱昆仑,坚固且深远。
信徒们的布施堆积如山,工匠们如流水般奉献。
用六度法拔除六欲之根。
请各位快快吟唱佛偈,让群魔震惊。
不知何时能一同攀登高峰,仿佛触手可及云霄。
不要轻视看似微小的修行,它能对抗大海般的欲望。

注释

智禅:智慧的禅师。
稚齿:年幼时。
空门:佛教出家人所指的修行之路。
摩尼珠:佛教象征的宝珠,光明无暇。
覆盆:比喻颠倒的世界或视角。
昌祖道:祖辈留传的正道。
燕社:燕地的佛教团体。
牢脚跟:坚定内心,不动摇。
昆崙:古代神话中的高山,象征崇高。
六度法:佛教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群魔:佛教中指烦恼和诱惑。
峻陟:登高,修行的提升。
蟹井:比喻修行者的小成就。
鲸海:比喻巨大的欲望或困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程公许所作,题为《古碑塔寺改律为禅乡大夫招凌云智禅师主法席规模就整侯丞用晦为赋揭章和者成轴书来索和》。诗人通过对智禅师的描绘,赞美了他年少出家,坚守佛法的决心,以及他在传播佛法中所展现出的智慧和影响力。智禅师如摩尼珠,明亮洁净,又如大明镜,不受尘垢污染,象征着他的修行纯净和洞察力。在衰世中,他决心弘扬佛法,报答佛恩,选择在燕地传法,保持沉默,只专注于实践。

诗中提到的“古丛城”和“破律会十方”等典故,展示了禅宗的深远历史和戒律改革的重要性。智禅师的法席吸引了众多高僧大德,粥声如鲸吼,喻示着佛法的宏大和力量。诗人鼓励众人深入佛法,坚定信念,表示期待与智禅师一同攀登佛教的高峰。

最后,诗人以“勿谓蟹井小,可敌鲸海吞”作结,强调佛法虽深奥,但只要用心领悟,就能超越世俗的迷惑,如同大海之深不可测。整首诗语言生动,富有哲理,展现了对禅宗修行的敬仰和对智禅师的推崇。

收录诗词(811)

程公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正月念三日以南床劾论去国憩净慈客馆苏税院惠二诗和韵(其一)

意不求全那得毁,本来知足岂须多。

世途何处非乘险,古井如今已不波。

缘督更须师漆吏,乞墦可使愧邹轲。

君看野马难羁束,宁羡天街想玉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甲午岁除即事二首初被聘召之命末章感遇述怀(其一)

行年半百又加三,隔一宵还一岁添。

丘壑甚惭心赏误,轩裳可与道情兼。

酦醅酒熟频?玉,耐冷灯青密下帘。

绝爱缃梅开较晚,雪晴要我日巡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甲午岁除即事二首初被聘召之命末章感遇述怀(其二)

乞州如斗苦难谐,遣戍蓬婆也自佳。

严诏自天疑过误,虚心造物与安排。

轒辒犹未空三辅,鼙鼓何当静两淮。

经世无才羞汲引,寸丹咫尺是尧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立冬节斋宿竹宫悼姚高士(其一)

竹宫冬孟严斋祀,深炷炉香跋烛花。

凋尽庭梧风摵摵,幽思也到羽人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