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二首(其二)

独抱一弦琴。清风来竹林。但空山、谁与知音。

顾影可怜人绝代,问三九,玉梅心。仙梦鬲遥岑。

芳蕤何处寻。听绵蛮、还感微禽。

西北楼高天万里,倚愁外,碧云深。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鉴赏

这首诗《唐多令二首(其二)》由清代诗人蒋敦复所作,以细腻的情感和清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孤独而深邃的画面。

首句“独抱一弦琴”,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的孤独状态,他独自一人,怀抱琴瑟,似乎在寻求心灵的慰藉或表达内心的情感。接着,“清风来竹林”一句,通过自然界的清风与竹林的和谐共处,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外界环境的冷清。

“但空山、谁与知音”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表达了主人公渴望找到知音的心愿,却只能在空旷的山间自言自语,无人能理解其内心深处的忧郁与渴望。

“顾影可怜人绝代,问三九,玉梅心。”这几句诗中,主人公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将自己比作绝世佳人,如同冬日里傲然开放的玉梅,虽美却难以被人欣赏和理解。这里的“三九”可能是指严寒的冬季,象征着主人公所处环境的艰难与内心的寒冷。

“仙梦鬲遥岑。芳蕤何处寻。”这两句诗中,主人公似乎在追寻某种超凡脱俗的梦想,或是寻找生命中的美好与希望,然而这些梦想和美好仿佛遥不可及,只能在遥远的山峰之上隐约可见。

“听绵蛮、还感微禽。”这一句通过听鸟鸣声,表达了主人公对自然界细微生命的感知,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感慨。

“西北楼高天万里,倚愁外,碧云深。”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辽阔而深远的景象,主人公站在高楼上,望着无垠的天空和深邃的碧云,心中充满了愁绪与思考。这种景象既展现了主人公的孤独与寂寞,也暗示着他对于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主人公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以及自然景象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222)

蒋敦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声声慢五首(其一)

牵萝人瘦,倚竹天寒,故山丛桂谁留。

赁庑依然,婿乡小隐风流。

菱花倩描冷黛,上眉痕、总带些愁。

愁细问、怕玉梅开矣,犹滞归舟。

莫更牛衣中夜,笑十年英梦,都付悠悠。

天际蘋鸿,而今也学莲鸥。

瑶琴听伊弹罢,醉金尊、我拂吴钩。

同证取,看五湖烟水,片席高秋。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押[尤]韵

声声慢五首(其二)

鬟丝飏碧,枕印黏红,日高才起梳妆。

溜也无心,绣床贪看鸳鸯。

朝来泥人情恼,打鹦哥、休唤檀郎。

佯笑掷,怪绿云松了,谁许疏狂。

莫又教人孤月,但敲残银烛,莲漏犹长。

庭院深深,记曾画月斜廊。

可怜小家儿女,稳双栖、兰楛何妨。

抛未得,忆上头时节,玳瑁新梁。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押[阳]韵

声声慢五首(其三)

缕金连爱,串麝团香,双环臂压玲珑。

戛玉琤琤,檀槽小拨当胸。

偷呵不禁忍俊,想迷藏、笑捉屏风。

怜昨夜,触红丝宝枕,鸳睡初浓。

难得全舒皓腕,正酒边揎袖,低拂金钟。

才卷犀钩,知他人在帘栊。

抱来沈郎腰瘦,最销魂、微格丁冬。

禅又破,看万花飞也,情观先通。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声声慢五首(其四)

华阴寂寂,月底珊珊,今宵微恨来迟。

感帨芳心,金铃吠犬先知。

因风玉珂吹起,莫墙东、翠竹轻筛。

听渐近,似霓裳仙队,遥降灵妃。

可奈佳期又杳,搅郎当檐马,香梦迷离。

一握明珰,醒来犹系罗衣。

美人碧云何在,隔天涯、瑶想琼思。

谁念我,自无言空谷,愁采江蓠。

形式: 词牌: 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