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游朴所作的《送林南山还里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归乡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首句“十年郎署惜盘桓”,描绘了友人在官场中的十年岁月,虽有留恋却也饱含无奈与不舍。“神武门前忽挂冠”,形象地展现了友人突然辞官归隐的情景,神武门象征着权力与荣耀的象征,挂冠则意味着放弃这一切,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退向急流谁最勇”一句,以“急流”比喻世间的纷扰与挑战,表达了对友人敢于面对困难、勇于退避的决心的赞赏。“愁闻行路古来难”,借用古人对旅途艰辛的感慨,表达了对友人归途可能遭遇的困难的担忧,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坚韧不拔精神的肯定。
“江头自买朱公棹,海外行添任叟竿”两句,通过友人购买船只和鱼竿的行为,预示着他将开始新的生活,无论是江河还是海外,都将成为他探索与享受的地方。朱公棹与任叟竿,分别代表了追求与闲适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友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最后,“傥上三山看朔雁,无忘系帛到长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祝福。即使友人远行至遥远之地,也希望他能不忘故土,常怀思念之情,如同雁过留声,丝带寄情一般,传递对故乡的眷恋与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展现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理解与支持,又蕴含了对友情与故乡的深深怀念,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