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佳人五色缕,道士张囊符。
瘦臂不中系,百邪何用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佳人手握五色丝线,准备在端午节时佩戴以驱邪避凶。然而,她纤细的手臂似乎难以承受那沉重的符咒囊,暗示着或许力量与形式并不匹配。诗人梅尧臣通过此诗,寓言性地表达了对仪式象征意义的思考,即形式虽美,但如果内在力量不足,也无法真正发挥驱邪的作用。整首诗简洁明了,富有哲理,体现了宋诗的含蓄和深沉。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有酒不病饮,况无菖蒲根。
空怀楚风俗,角黍吊沉魂。
四字丹书万仞崖,神清之洞锁楼台。
烟霞极目无人到,鸾鹤今应待我来。
月晕已知风,灯花先作喜。
明日挂帆归,春湖能几里。
去日觅钓竿,定能垂钓否。
若不暇钓鱼,钓竿当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