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倪元璐所作的《世事有可忧叹者作八化诗》中的其中一首。诗中以鹯、凤、虎、蛇等动物为喻,表达了对世间复杂多变、难以预料之事的感慨与忧虑。
首联“鹯凤亦难必,肉咮化大拳”以鹯和凤两种象征吉祥的鸟儿为例,指出即便是被视为吉祥之物的鹯和凤,其命运也难以预料,甚至会从展翅飞翔变为闭目不动的状态,暗示了世间事物的不确定性。
颔联“上功凭枉棒,下考等重渊”进一步阐述了世事的不公与复杂。上功之人可能因为某些偶然因素而受到不公平对待,如同被枉棒击打;而下考之人则可能陷入深不见底的困境,比喻社会评价的不公正与深不可测。
颈联“哭虎将焉避,捕蛇亦岂全”通过哭虎和捕蛇的比喻,揭示了面对强大或危险的事物时,人们往往难以避免不幸或伤害,即使尽力捕获或躲避,也无法完全保证安全。
尾联“司勋无定论,少府量金钱”总结了世事的复杂与多变,司勋(负责记录功绩的官职)的评判标准难以确定,而少府(管理财物的官职)则更多地依据金钱来衡量价值,这反映了社会评价体系的主观性和物质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动物进行拟人化的描绘,深刻反映了作者对世事无常、人心难测的忧虑与反思,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