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杨文举提学游虎丘

疲荣厌府寺,思閒爱林丘。

今晨偶从告,薄言为兹游。

舆马出城郭,冠盖集朋俦。

寻云共陟岘,吟风同倚楼。

池浸剑光冷,石拱讲堂幽。

丘虎馀昔势,憨泉溢前流。

旧听已咸践,新赏复旁搜。

树杪吴岫出,天末楚云浮。

睇迥距遥甸,临卑抚平畴。

万象固如昨,六龙宁暂留。

且兹酌芳醴,相从涤繁忧。

岂不念行役,天道良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同杨文举提学游虎丘》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一同游览虎丘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疲荣厌府寺,思閒爱林丘”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向往宁静的山林生活。接着,“今晨偶从告,薄言为兹游”点明了这次出游的偶然性和目的。随后,“舆马出城郭,冠盖集朋俦”描绘了出游时的热闹场景,众人乘坐车马,聚集在朋友之间。

“寻云共陟岘,吟风同倚楼”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山间云雾缭绕处攀登,在楼阁上吟风赏景的画面。接下来,“池浸剑光冷,石拱讲堂幽”描绘了池水倒映着剑光的冷冽,以及石桥拱起的讲堂显得格外幽静。

“丘虎馀昔势,憨泉溢前流”通过“丘虎”和“憨泉”的描述,展现了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的壮丽。接下来,“旧听已咸践,新赏复旁搜”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顾和对新发现的探索。

“树杪吴岫出,天末楚云浮”描绘了树木顶端吴地的山峰显现,天边楚地的云朵飘浮的景象。最后,“睇迥距遥甸,临卑抚平畴”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俯瞰大地的广阔与平和。

“万象固如昨,六龙宁暂留”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万物虽变,但内心的感受依旧如初。“且兹酌芳醴,相从涤繁忧”则是诗人与友人共享美酒,以消除世俗烦恼的愿望。

“岂不念行役,天道良悠悠”表达了诗人虽然怀念官场的生活,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体现了他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友情的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题陈敬初小丹丘

遥遥念乡县,晚志重仙灵。

结搆避公馆,卧游资赤城。

澜漫泉涌渠,合沓云翼棂。

峭崿天末起,飞流户外清。

山川隔旧赏,庭院畅新情。

静有幽事悦,动无尘虑萦。

何必践台岳,兹道可长生。

形式: 古风

上天池

良游思已惬,胜地喜仍践。

笋舆穿竹行,云路盘空转。

莲峰见崒嵂,天池睹清浅。

石奇斜匝林,径古曲藏藓。

踌蹰日已晏,沾洒露犹泫。

回驾谅难淹,逸趣叹莫展。

理乱良未形,得丧竟谁辨。

寄言同怀客,且兹息疲蹇。

形式: 古风 押[铣]韵

夜泊吴江长桥宿垂虹亭

闪闪练月宵,棱棱素秋节。

舍棹上孤亭,临江候归客。

佳人殊未来,幽意为谁适。

徘徊当夜半,彷佛去天尺。

仰接银河横,俯照星纬逼。

直疑穹壤连,岂有人世隔。

飘飘形若蜕,眇眇思何极。

居然怯风露,聊复就衾席。

亦既不成寐,将何慰兹夕。

赖有同心人,连床话畴昔。

形式: 古风

入湖源

榜舟渡长浦,搔首望遥山。

西界出吴道,东临入越关。

到家谅匪远,跋马势不前。

怀禄吾岂敢,行路古所难。

独有山上云,既出复知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