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残僧入定夜堂寂,独客不眠山月高。
静坐了无尘俗态,一灯窗下读离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夜晚画面。"残僧入定夜堂寂",诗人以"残僧"形象,暗示僧人年迈或僧众稀少,夜晚在寂静的佛堂中,僧人专心致志地入定修行,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独客不眠山月高",则转而描绘了诗人的孤独,他独自一人难以入睡,抬头仰望明亮的山月,流露出淡淡的孤寂和思索。
"静坐了无尘俗态",诗人通过静坐这一动作,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超脱,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一灯窗下读离骚",最后的细节描绘了他在微弱灯光下研读《离骚》,这可能是屈原的代表作,寓含了诗人对古代先贤的敬仰,也可能暗含着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僧人与诗人的对比,展现了两种不同的心境,既有出世的宁静,又有入世的思考,体现了宋代理性与情感交融的诗风。
不详
古书万卷积成蠹,老屋数閒深却幽。
午枕忽惊毛骨冷,觉来风雨一山秋。
莫讶萱枝小,能施宫样妆。
只缘沾染足,绝似杜兰香。
行到溪光竹色间,客怀于此最相关。
无端一阵西风雨,不许从容坐看山。
纷纷红紫落莓苔,带月和烟特地开。
疑是玉妃新浴出,翠云梯上舞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