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句曲外史铁冠歌》由明代诗人姚绶所作,通过对“铁冠”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开篇以“昔为柱史称铁冠”起笔,将“铁冠”与古代官职“柱史”相联系,赋予了其历史的厚重感。接着,“螭头屼立霜风寒”一句,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出“铁冠”在严寒中的坚韧与威严。随后,“归来野服山林下,不类峨然铁冠者”,诗人以对比手法,强调了“铁冠”从官场归隐山林后的不同风貌,暗示其超越世俗的高洁品格。
“句曲外史人中仙,此冠已馀二百年”,进一步赞美“铁冠”如同仙人般的超凡脱俗,历经岁月仍保持其独特魅力。接下来,“绣斑蚀铁铁欲穿,棱棱巧制铜色妍”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铁冠”表面的锈迹与精致的铜色,展现了其历经沧桑而依然光彩照人的特质。
“黄篾楼中想应贮,玉钩楼边旧行处”则通过想象,将“铁冠”置于黄篾楼中,与玉钩楼形成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其独特地位。紧接着,“二仪三纲浪得名,竹箨鹿皮无此清”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铁冠”在道德品质上的纯净与高雅。
“芙蓉吐花金玉并,铁叶细薄不易成”则以自然界的美好景象来比喻“铁冠”的珍贵与难得。最后,“外史星坛月明夜,醮礼茅君鹤曾借”两句,通过描述“铁冠”在神秘仪式中的使用,增添了其神圣与超凡的色彩。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不仅赞美了“铁冠”的独特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追求。同时,通过对比古今、内外,强调了“铁冠”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意义,展现了其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