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船行

永嘉城头角声咽,大星坠地光不灭。

白头老母望儿归,不见桐船泪垂血。

桐船轻疾如游龙,将军百战多威风。

不知乃由阿母训,不杀贼归母须愠。

桐船昨出时,别母换征衣。

祇言儿向闽中去,那知陷入鲸鲲围。

鲸鲲日伏台澎侧,闽中将吏谁敢击。

幕府闻得桐船来,火急军书催赴敌。

将军之来非出师,国家有事安得辞。

贻书中丞誓必死,要令大节千秋知。

天茫茫,波浩浩,吹桐船,落贼岛。

矢石既尽壮士亡,将军挺立神不挠。

大呼狂贼速杀我,群丑投戈拥公坐。

抉伤且学鲁臧坚,捐躯夙志今朝果。

圣主酬忠礼数全,可怜谰语尚纷然。

果然不出将军料,诬作哥舒语浪传。

有卒潜逃自贼垒,自言亲见将军死。

话到蛟龙食魄时,阿母闻之悲不止。

母勿哭,母教儿杀贼,儿死身不辱。

桐船虽败鬼犹雄,森森直节谁能同,便是龙门百尺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桐船行》是清代诗人萧纶所作,通过描绘“桐船”这一意象,展现了战争背景下母子之间的深情与牺牲精神。

开篇以“永嘉城头角声咽,大星坠地光不灭”两句,营造出一种紧张肃穆的氛围,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事。接着,“白头老母望儿归,不见桐船泪垂血”一句,直接点明了故事的核心——一位母亲在等待儿子归来,却因战事未能如愿,泪水如同血般流淌,表达了母爱的深沉与无奈。

“桐船轻疾如游龙,将军百战多威风”描绘了桐船的轻盈与将军的英勇,暗示了主人公的非凡才能和勇敢。然而,“不知乃由阿母训,不杀贼归母须愠”则揭示了将军之所以能成为英雄,背后离不开母亲的教导与期望,强调了家庭与教育的重要性。

接下来,“将军之来非出师,国家有事安得辞”表明了将军面对国家召唤,即使不愿也必须出战,体现了责任与使命的重压。而“贻书中丞誓必死,要令大节千秋知”则展现了将军对国家忠诚的决心,即使面临死亡也要留下高尚的节操。

“天茫茫,波浩浩,吹桐船,落贼岛”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激烈,桐船最终落入敌手。尽管“矢石既尽壮士亡”,但“将军挺立神不挠”,表现了将军面对绝境的坚韧与不屈。最后,“大呼狂贼速杀我,群丑投戈拥公坐”展现了将军面对敌人时的英勇与决绝,以及最终的牺牲。

“抉伤且学鲁臧坚,捐躯夙志今朝果”赞扬了将军像鲁臧坚一样,即使受伤也要坚持战斗,最终实现了早年的志愿。而“圣主酬忠礼数全,可怜谰语尚纷然”则表达了对将军忠诚与牺牲的敬仰,同时也对那些诋毁者表示了遗憾。

“果然不出将军料,诬作哥舒语浪传”指出有人故意夸大其词,传播虚假信息,以诋毁将军的形象。而“有卒潜逃自贼垒,自言亲见将军死”则通过士兵的口述,证实了将军的英勇牺牲。

“话到蛟龙食魄时,阿母闻之悲不止”描绘了母亲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后悲痛欲绝的情景。最后,“母勿哭,母教儿杀贼,儿死身不辱”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牺牲的理解与自豪,以及对儿子行为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战争背景下的母子深情、英雄气概以及对忠诚与牺牲的颂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历史意义。

收录诗词(2)

萧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台湾三仁诗

台湾净扫无风尘,天子下诏褒三仁。

三仁何姓氏,一为寿同春,淡水县丞老幕宾。

丞亡摄官克复城,出兵剿贼死贼营。

其一岭南客,国子生。

寓彰化,纠义民,其姓李氏乔基名。

守鹿仔港有成绩,战牛马庄终殒身。

同时见此二义士,一弱女子尤绝伦。

满姑年十七,父曰刘郡丞。

贼先执丞次胁姑,姑不受辱泣且嗔。

蹈河不死骂益烈,白璧虽碎声铮铮。

是三人者微且轻,非将非吏非守臣。

身虽死义,分甘沉沦。

幸遇天子大圣明,幽遐必瞩,名教是敦,曰此三人纵疏贱,磊落大节宜吊旌。

诏建祠宫,楹桷维新。有司岁时,祀以特牲。

为问蚁贼起事辰,士民奔走,妇女被掠,何无一人能及此三人。

吁嗟乎,人人且有忠孝情,盍至三仁祠下一听天子命祀之恩纶。

形式: 古风

寄怀吕幼连参军兆璜

二月桃花取醉宵,锦筵笙管促征桡。

事如晓梦无留影,情似春波有暗潮。

沧海屯田佐充国,山城禅悦泠参寥。

鸳雏飞散黄鹂晚,万里寒天急暮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和张芗田大令鸿书追忆词用渔洋山人秋柳韵(其一)

飘泊东风黯醉魂,才人新怨赋长门。

花移别馆莺无力,泥落空梁燕有痕。

芳草已迷柳杨渡,扁舟何处苧萝村。

梨云庭院深如海,悽绝萧郎莫更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和张芗田大令鸿书追忆词用渔洋山人秋柳韵(其二)

芙蕖散乱不禁霜,菱叶荷花空满塘。

旧谱怕翻金缕曲,赠衣犹压綵罗箱。

痴心私誓酬妃子,称意行云负楚王。

重过海棠花下路,深情还问碧鸡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